高考志愿库> 福建高考> 正文

福建高考改革3年内不会大改 详解新高考改革亮点及建议

2023-07-14 12:45:45 文/高考志愿库

前日,教育部出台了新高考改革会考“怎么考”和综合素质“怎么评”的实施意见,对考试科目选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调整,其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俗称“会考”)成绩将首进高考。

我省将在何时跟进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的自选学科,有哪些注意事项.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体现.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线教师和教育界专家,厘清新高考综合改革的亮点、建议。

1福建何时开始新高考

高考综合改革今年在上海和浙江启动,2017年全面推进。省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昨日告诉记者,国家的先期试点没有包含福建,但我省的配套方案正在酝酿,最终方案还未正式敲定。鉴于高考改革遵循“三年早知道”原则,具体高考改革方案一定是提前3年公布,这也意味着我省高考3年内不会大改。

2新会考怎么考

新高考改革,考生高考总成绩=3+3,前面的“3”指的是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后面的“3”指的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俗称“会考”)的3科,可从会考的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中自选3科计入高考总成绩。

亮点1:会考14个科目全覆盖

解读:“升级版”的会考将全覆盖,学生要参加高中所有科目会考共计14科: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9科实行省统考;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对比:现行的我省高中会考无需考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

亮点2:高中每年都有会考

解读:会考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不过,每次考几科,学生并不能随心所欲??意见要求学校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

意见要求,每年会考都要覆盖所有科目,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对比:新高考的会考,即使是有文科倾向的考生,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和生物考试,即“反向考”。我省现行的会考也是这样,只不过“反向考”在高二就已经考完了,这与新高考的会考略有区别。

亮点3:会考地位扶摇直上

解读:高中所有科目都要会考,学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选3科计入高考成绩。由此可见,新高考改革还是可以有文科或理科的倾向。

对比: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后的会考地位会扶摇直上,会考可能进入“高考状态”,因为改革后的会考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被称为“升级版”的新会考,部分老师和学生认为考试的时间线会拉长。

亮点4:等级呈现淡化分数

解读:新会考的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计入高考的3门会考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5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各等级这样划分: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

以上海市试点为例,2017年起,上海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统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等级考每门满分70分;等级考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再细化为11个等级,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间的分差均为3分。这也是此番改革的最大初衷:通过等级来淡化分数。

对比:现行我省高中会考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其中书面考试科目按照A、B、C、D(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第评定;操作考查项目按照合格、不合格2个等第评定。参加并通过会考,是高中生毕业的必备条件。现行我省的会考成绩与高考基本无关,学生会考成绩均由学校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与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并列呈现。

改革后,新高考会考的14个科目成绩必须都要合格,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此外,在高校招生录取时,学生的所有会考成绩必须提供给高校。

亮点5:缩短备考持续时间

解读:此番改革的亮点在于计入高考总成绩的考试科目成学生“自选动作”。新高考中,考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来确定要把哪3门成绩带入高考成绩中。但是,高校什么时候把报考要求告诉学生.学生是不是高一就要开始决定报考哪所高校.全国所有大学、所有系的招考要求是哪3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会考,自选其中3门计入高招总成绩,排列组合是多少种.不同组合的成绩含金量又该如何衡量.截至目前,这些问题还没有具体的细化方案。

对比:现行我省的高考是将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一直带到高三“算总账”,高中三年中各门考试科目一直处于备考的过程中,并且高考集中考语文、数学、英语和文综或理综,学生考试的门数多,强度大。

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新会考将安排在3年内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持续时间。不过,不少学生和家长则认为,新会考意味着从高一开始就要进入“高考状态”。

3综合素质怎么评

新高考中,决定能否被某高校录取,除了高考成绩外,综合素质也算数,它由中学记录,录取时提供给高校参考,但意见中并未说明如何参考。

亮点6:5个方面评价综合素质

新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5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每个方面有考察重点。

解读: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无偿服务的情况。

新高考改革已明确,高中阶段要对学生5个方面进行评价,转变了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亮点7:评价形成档案进行公示

新规:综合素质评价有5个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每个程序都有要求。举例来说,写实记录由学生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做指导;再如整理遴选在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生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校要进行公示,相关教师要签字确认。

解读:现行的高校录取要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说法已经多次见诸报端,但在实际操作中,“考生的分数才是硬道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往往成为一句空话。

新高考方案强调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中学须真实记录学生3年表现,高校逐步以此作为招生录取重要参考。

专家观点

相关政策应增加可操作性

对于新高考改革会考“怎么考”和综合素质“怎么评”的配套文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郭丹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对于高校而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改革不仅呼应了选择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为高校选拔一定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了重要参考。”郭丹说,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绝大多数高校招生,仍完全依据分数来进行。新高考改革将努力打破高校招生的“唯分数论”,想方设法多方面创造机会,推动高校从简单地“招分”走向科学地“招人”。

在肯定改革积极意义的同时,郭丹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改革要真正落到实处,只停留在配套文件中显然不够,我认为至少需要注意3点:一是新会考‘考完不再学’的问题值得关注,假设某位考生在高一年级就考完了自选科目,等到这名学生高考后被某高校某专业录取,当要用到自选科目的知识时,事实上,该生已和自选科目的知识脱节了两年,对于这一点,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增加可操作性;第二是学生可以自选3科计入高考总成绩,所以不同的学生将有不同的组合,这对高中校调整自身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是综合素质评价方面,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也更加考验高中校的课程设计能力以及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的投入。”郭丹分析认为,这样一来,也可能打破固有的班级管理、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配套文件还面临着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挑战,应该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但当真正落到实处之后,必定会对选拔人才起到积极作用,并为高校招生提供含金量高的参考。”郭丹表示,相信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其具体的配套措施将会更加完善。

福州日报记者许含宇谢薇李夏薇

相关新闻:

全国6项高考加分项目明年起取消涉及福建有4项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17日,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工作。

6项高考加分项目明年起取消

教育部等5部门17日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自1月1日起,取消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意见规定,对于1月1日之前已取得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确有必要保留的按本省(区、市)原有规定执行,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体育部门要重新对二级运动员资质进行复核复测。

意见对“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全国性加分项目予以保留。

对一些地方性加分项目,如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意见决定予以取消;对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各地要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取消加分项目后,考生的一些特长和取得的荣誉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由试点高校向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录取。

意见强调,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将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可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年至3年的处理,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自主招生考核在高考后举行

针对自主招生中的不规范不透明、“掐尖”抢生源等弊端,教育部17日发布自主招生新规明确,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同时规定不得采用高校联考方式,不组织专门培训等。

针对部分高校举办“小高考”“掐尖”抢生源的问题,这份《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往年部分高校组成的“北约”、“华约”、“卓越”等笔试联盟全部取消,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不组织专门培训。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防止暗箱操作。

意见要求,试点高校根据学校自主招生报名时间招生简章及录取结果查询时间,由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入选资格考生、专业及优惠分值。要在各省高考成绩公布前(最晚6月22日前)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分值。

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试点高校和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实行自主招生信息“十公开”,加强对报名、审核、公示各个环节监督管理。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2003年开始启动试点,目前试点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选拔录取了2.3万人。

新政3年内对闽影响不大

教育部连续公布高招改革配套方案,对加分政策等进行重大调整。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我省目前尚未制定改革的具体时间表,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安排积极稳妥推进。

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称,福建省高招改革的具体方案目前尚未正式出台。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分析,高考改革遵循“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因此各地必须提前三年公布高考改革方案,这也意味着明年、后年我省高考不会有大改动,今年的高一新生即2017年的高考考生,也不会受此次高考改革的较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几年我省高考方案不会有任何变化,今年福建省就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唯一实施“一档多投”改革试点的省份。

教育部规定1月1日起,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

据悉,目前我省已取消或调整的高考加分项目为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也即教育部要求取消的6项加分项目中的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加分项目。

取消加分会不会影响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早在2011年,福州就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奥赛”的加分政策,福州市科协的一组数据表明,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热情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从2011年起至,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参赛件数分别为260件、311件、328件、286件,参赛件数并未随中考加分政策出现太大变动

福建高考预测:高考难度值变化不会太大

福建高考改革方案或年内出台 全国统一卷影响不大

福建高考改革方案或年内出台 全国统一卷影响不大

福建高考改革预计明年出台 解读改革10大焦点

福建高考志愿填报网址福建招生考试网

福建高考报名开始 高一、高二在校生不能报考

福建高考用全国卷?厦门市教科院尚无定论

福建高招办福建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