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机构设置
教务处现有处长1人,副处长1人,现设综合科、教务科、实践教学科、教学研究科、教材科5个科室。
教务处工作职责
教务处是在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管理全校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服务作用,是全校教学工作的指挥中心和服务机构。教务处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上级教学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拟定全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教学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2.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负责制订学校专业发展规划,组织新增专业申报、专业建设及评估工作。
3.根据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 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制和修订的原则性意见;组织学院(部)制定(修订)和实施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习、实验大纲;审核各院(系)制定的教学计划,负责教学计划变更的审批;汇编全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4.负责普通教育全日制本科学生日常教学工作,制定并下发各类教学文件。
5.组织教学成果、教学管理、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优秀教材等全校性的教学评优和本科教学工作考核。
6.指导全校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筹备和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7.负责全校课程建设规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组织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
8.会同各学院(部)实施本科学生的学籍管理、学士学位资格审查及证书审验和颁发等工作。
9.配合计划财务处管理和分配教学经费。
10.负责整理和管理教学档案,做好教学资料的统计归档工作。
11.定期对学院(部)教学秘书和教学干事进行业务培训。
12.通过教务处网站、教学一体化服务平台等方式,向学院(部)提供校内外有关教学改革信息。
13.定期开展调研,征求教学单位和广大师生对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并及时妥善地处理。
教务处各科室岗位职责
综合科工作职责
1.协助处长处理日常事务,及时了解全处及各科室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各科室工作。
2.对接学校其他部门工作,协调各科室配合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
3.协助相关科室处理教务处组织或承办的各类会议通知、记录、会务等工作。
4.负责管理教务处公章,处理来往公文、函件、信件;负责OA及各类文件、资料的收发、登记、传阅、催办、归档、查阅登记、保管等工作,向档案馆提交部门归档文件。
5.负责教务处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的起草工作,各类综合性材料的汇总整理。
6.负责教务处季度考核、平时考核、年底考核、党风廉政考核、党支部考核等相关工作。
7.协助处领导及各科(室)做好教务处经费预算和结算工作。
8.负责教务处国有资产及办公设备的采购、登记、管理、处置等。
9.负责全处各科室日常办公用品的购置、发放等工作。
10.负责教务处杂志、报纸、期刊等的征订和日常收发。
11.负责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的组织工作,以及党支部资料整理和党员活动室的管理等工作。
12.负责教务处日常行政性工作。
13.其他工作。
教务科工作职责
(一)教务管理协调岗
1.主持安排和协调科室日常工作。
2.校历的制订、印制、发放和系统发布。
3.组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工作。
4.审核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
5.负责辅修专业的开设工作。
6.组织编制本科教学大纲等。
7.制定科室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
8.草拟科室文件和工作总结等。
(二)教学运行管理岗
1.组织核对和修改教务系统中的学期开课计划。
2.下达并组织落实各项教学任务。
3.学期课表的编排和调整。
4.异动学生课表的处理。
5.调(停)课的办理。
6.重补修学生选课的准备、组织和数据统计。
7.公共选修课学生选课的准备、组织和学习监测。
8.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和成绩导入。
9.网络课程上课情况统计和分析。
10.统计和整理教室、课程、教师资源等教学运行信息。
11.统计、核算和上报本科理论教学工作量。
12.落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工作。
13.组织开展教学检查,收集、整理反馈教学信息。
(三)系统和平台管理岗
1.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组织和推进。包括教师培训,项目立项、检查和验收等。
2.互动教室和课栈的建设和管理。
3.慕课的建设和管理。
4.教务管理系统的维护、管理和更新升级等。
5.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6.联合网络教学平台客服、网络课程客服,保障我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管理有效推进。
7.互动教室和慕课制作中心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四)成绩学位管理岗
1.全校普通本科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审核认定。
2.全校本科学生成绩的管理、查询和对外成绩单的出具。
3.全校本科学生成绩的校核、修改、统计分析以及相关材料的管理。
4.转专业等异动学生的学分认定。
5.特殊成绩补录、修改、校对和勘误。
6.组织安排开学前补考成绩的管理。
7.本科毕业生学位资格审核和辅修专业学位资格审核。
8.本科学生学位证书的打印、发放以及相关材料的管理。
9.校友的学位认证和相关信息核查处理。
(五)学籍学历管理岗
1.负责全校本科学生学籍库的管理、更新和维护。
2.新生资格审核和电子注册。
3.在校学生数据统计、上报和编制学生名册。
4.本科学生的学籍清理与处理,包括休学、停学、复学、转专业、退学等学籍异动处理。
5.本科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和辅修专业毕业资格审核。
6.往届毕业生返校补考考试的组织和安排。
7.收集、分析和汇总各种学籍学历数据信息表。
8.毕业生信息校对、图像信息采集及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
9.普通本科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中相关数据和材料的准备。
10.本科毕业生学位资格审查中相关数据和材料的准备。
11.普通本科学生毕(结、肄)业证书的打印、发放、管理以及相关材料的归档。
12.校友的学历认证和相关信息核查处理。
(六)考务岗
课程考试:
1.建立和管理学校相关课程试题库(考教分离)。
2.组织编制全校本科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3.负责本科学生考试资格审查和课程试卷审核。
4.组织安排全校本科学生的期中(末)考试,开学补考,第七、八学期不及格课程补考等。
5.负责学校考试质量检查、考风考纪监督管理。
6.学生考试违纪、作弊情况的认定、通报和处理及考风建设。
7.负责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各类考试试卷的印制和保密工作。
等级考试:
8.组织安排全校学生的国家英语四、六级口试、笔试。
9.组织安排本校英语专业的等级考试。
10.考试相关材料的整理和归档。
社会考试:
11.组织安排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国家级、省级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职业资格等社会考试。
12.组织安排全校学生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13.组织安排结业生返校补考。
实践教学科工作职责
(一)综合管理岗位
1.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先进经验,制定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适时开展教学改革。
2.组织开展实验、实习教学检查,总结和交流实习工作经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3.负责起草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大纲修(制)订指导性意见,组织完成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大纲修(制)订审核及汇编工作。
4.组织实践教学评估及实践教学工作总结、经验交流、表彰先进等工作。
5.承担安宁五校联盟工作,负责联盟活动方案撰写,会议组织、年终总结,组织师生开展本校联合实践活动,参与其他高校活动。
(二)实验教学管理岗
1.负责组织实验教学各环节教学管理工作。
2.负责实验课项目导入、大纲审核、实验项目内容更新,实验教学资料的收集上报工作,计算年底实验教学工作量。
3.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项目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保证实验开出率和实验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管理岗
1.负责组织实践教学各环节包括(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工作。
2.负责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课程统筹安排,以及各种实习实训教学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工作,计算年底实践教学工作量。
3.组织安排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坚持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安排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评定及评优等环节的督查,负责论文检测和盲审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负责教育部论文抽检数据报送和评审专家库的更新。
(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岗
1.负责各种实践教学基地信息的收集、统计、报送以及归档管理工作。
2.统筹规划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包括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劳动教育基地、耕读教育基地),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实习实训安全的工作。做好校企联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工作。
教学研究科工作职责
1.协调各院(部)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
2.组织开展“四新”建设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检查和验收工作。
3.开展教学成果奖励。组织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申报和奖励工作。
4.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组织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教学团队、专业、课程建设。
5.开展本科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组织开展新增专业的论证、申报。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组织一流本科专业的申报与建设工作。
6.开展课程建设。制定和落实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开展一流课程建设,组织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评审、申报、立项及建设。
7.负责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完善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负责各级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遴选、检查和验收工作,总结、宣传成功经验。
8.开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争取教育部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一批示范性改革成果。
9.组织开展教学检查、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精彩一课”、“教学主题活动月”等活动,编印本科人才培养链周历。
10.其它工作。
教材科工作职责
1.熟悉国家教材建设和选用相关政策,制订我校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管理制度。
2.组织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的申报工作。
3.组织校级教材建设项目的申报、论证和立项工作。
4.组织做好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年度填报工作。
5.组织做好各项教材检查工作。
6.协助学校招标办公室完成教材供应商的招标工作。
7.组织每学期的教材选用、征订、入库、发放等工作。
8.组织教材展活动。
9.负责教材库房的防火、防盗、放水工作。
10.负责向教职工提供教学参考书、工具书的代订代购服务。
11.负责监督教材供应商的订购、发放、库管以及后续服务工作。
12.其它工作。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
学校坐落在兰州市安宁区,占地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现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66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医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研究中心(基地)48个。
学校有教职工1530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有高级职称人员64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成员2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4人,甘肃省科技功臣2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陇原人才25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专家等20人。
学校从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7137人,硕士研究生2993人,博士研究生513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3万余人,涌现了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近五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71项,到位总经费达6.14亿元,有12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77项,授权专利876项,出版专著教材27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6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00余篇。目前,全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多项,在草业科学、动植物育种、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动物健康养殖、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秘鲁、加纳、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原子能、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等国际机构开展多项合作研究,设有校派访问学者项目、学生赴美双学位项目、留学甘农校长奖学金等项目,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75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几代农大人弘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