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院部 | 专业名称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历史、民族学、博物馆学、旅游管理(旅游文化方向) |
哲学社会学院 | 哲学、社会学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会计学(ACCA方向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 |
法学院 | 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与行政学 |
艺术学院 | 音乐表演、艺术设计 |
教育学院 |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方向)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包含理论物理学、磁学与新型磁性材料、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新金属材料物理、计算物理专业方向)、微电子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原子分子物理、核技术及应用4个硕士点,原子核物理(基地班)、放射化学(基地班)、核工程与核技术(教育部特色专业)、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教育部特色专业)、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子商务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 |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大气科学学院 |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
资源环境学院 | 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理论与应用力学、土木工程、地质工程 |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 地质学、地球化学 |
药学院 | 药学 |
基础医学院 | 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护理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医院) | |
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医院) | |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 口腔医学 |
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妇幼卫生方向)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
萃英学院(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 萃英学院可选专业: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文学科(含:文学、历史、哲学)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
体育教研部 | - |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8个):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大气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草业科学、口腔医学、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20个):英语、俄语、应用物理学、应用气象学、生物科学、材料物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工程与核技术、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戏剧影视文学
序号 | 专业名称 | 批次 |
---|---|---|
1 | 核技术 | 第一批 |
2 | 草业科学 | |
3 | 历史学 | 第二批 |
4 | 生物技术 | |
5 | 大气科学 | |
6 | 化学 | 第三批 |
7 | 地理科学 | |
8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9 | 物理学 | 第四批 |
10 | 生物科学 | |
11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
12 | 经济学 | |
13 | 材料化学 | 第六批 |
14 | 行政管理 | |
15 | 功能材料 | 第七批 |
16 |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59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1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6人。有研究生导师1836人;在站博士后247人;临床医学教授101人、副教授279人。有两院院士19人;“*”领军人才14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7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6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2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