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单位 | 本科专业 |
---|---|
中国乒乓球学院 | 运动训练(乒乓球方向) |
体育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武术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武术演艺方向) |
休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旅游 |
运动科学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康复治疗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经济管理学院 | 体育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 |
心理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传媒与艺术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舞蹈编导、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英语(体育英语方向) |
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体育经济与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教育实验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武术、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
上海市教学实验中心: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运动解剖学、大众足球、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学校体操、体育传播学、民间体育实践指导、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赛事管理、拳击理论与实践、体育场馆管理
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上海大学生武术艺术实践基地
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高等学校之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学校坚持*,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特色型应用研究型高校办学定位,秉持“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为己任,承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弘扬体育文化”的光荣使命,践行“为了师生终身发展”的根本理念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着力建设竞技体育人才与应用研究型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化教师培养基地和体育国际合作办学示范基地。努力把学校建成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成为支撑中国体育发展和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人才库、思想库、智慧脑和体育文化传播源。
学校设有杨浦、徐汇2个校区,占地面积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超35万平方米。上海体育学院是我国体育院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86年),坚持“特色与质量并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方针。在近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1等奖1项,二等奖2项。现共有本科专业23个;2019年12月,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体育经济与管理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共有体育学、心理学、医学技术、新闻传播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下属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所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自设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管理、体育工程学、运动康复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著名学者和著名教练、裁判,包括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际体育组织高级官员、国家运动队资深教练等。学校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于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近年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历年来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教练员,如施之皓、孙海平、陈忠和、王跃舫、孙荔安、沈富麟、马良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