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所在学院 | 专业名称 | 科类 | 校区 | 类别 |
---|---|---|---|---|---|
1 | 农业科学学院 | 风景园林 | 文理 | 北校区 | |
2 | 农学 | 理科 | 北校区 | ||
3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北校区 | ||
4 | 烟草 | 理科 | 北校区 | ||
5 | 园艺 | 理科 | 北校区 | ||
6 | 彝语言文化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加) | 文科 | 南校区 | 师范类 |
7 | 数学与应用数学(彝加) | 理科 | 南校区 | 师范类 | |
8 | 行政管理(彝加) | 文科 | 南校区 | ||
9 | 烟草(彝加) | 理科 | 南校区 | ||
10 | 土木工程(彝加) | 理科 | 南校区 | ||
11 | 动物科学学院 | 动物科学 | 理科 | 北校区 | |
12 | 动物医学 | 理科 | 北校区 | ||
13 | 水产养殖学 | 文理 | 北校区 | ||
14 | 制药工程 | 理科 | 北校区 | ||
15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北校区 | |
16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科 | 北校区 | ||
17 | 汽车服务工程 | 理科 | 北校区 | ||
18 | 信息技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北校区 | |
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北校区 | ||
20 |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北校区 | |
21 | 工程管理 | 文理 | 北校区 | ||
22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 | 北校区 | ||
23 | 土木工程 | 理科 | 北校区 | ||
24 |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 城乡规划 | 文理 | 北校区 | |
25 | 行政管理 | 文理 | 北校区 | ||
26 | 旅游管理 | 文理 | 北校区 | ||
27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北校区 | |
28 | 土地资源管理 | 文理 | 北校区 | ||
29 | 经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文理 | 北校区 | |
30 | 电子商务 | 文理 | 北校区 | ||
31 | 工商管理 | 文理 | 北校区 | ||
32 | 金融工程 | 文理 | 北校区 | ||
33 | 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 | 文理 | 北校区 | 艺术类 |
34 | 美术学 | 文理 | 北校区 | 艺术类 | |
35 | 视觉传达设计 | 文理 | 北校区 | 艺术类 | |
36 | 音乐学 | 文理 | 北校区 | 艺术类 | |
37 | 舞蹈学 | 文理 | 北校区 | 艺术类 | |
38 | 文化传媒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文理 | 南校区 | 艺术类 |
39 | 汉语言文学 | 文理 | 南校区 | 师范类 | |
40 | 网络与新媒体 | 文理 | 南校区 | ||
41 | 理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北校区 | |
42 | 化学 | 理科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43 | 化学(公费) | 理科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44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科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45 | 教师教育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文理 | 北校区 | 师范类 |
46 | 小学教育 | 文理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47 | 小学教育(公费) | 文理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48 | 学前教育 | 文理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49 | 外国语学院 | 翻译 | 文理 | 北校区 | |
50 | 商务英语 | 文理 | 北校区 | ||
51 | 英语 | 文理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52 | 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文理 | 北校区 | |
53 | 体育教育 | 文理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54 | 体育教育(公费) | 文理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55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农学 | 理科 | 农职院 柳城校区 |
序号 | 所在学院 | 专业名称 | 科类 | 校区 | 类别 |
---|---|---|---|---|---|
1 | 动物科学学院 | 畜牧兽医(本土人才计划) | 理科 | 北校区 | - |
2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本土人才计划) | 文理 | 北校区 | 师范类 |
3 | 体育教育(公费) | 文理 | 北校区 | 师范类 | |
4 | 彝语言文化学院 | 语文教育(一类模式) | 文科 | 南校区 | 师范类 |
5 | 数学教育(一类模式) | 理科 | 南校区 | 师范类 | |
6 |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 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本土人才计划) | 文理 | 南校区 | - |
7 | 少数民族专科预科 | 文理 | 南校区 | - | |
8 | 一类模式本科预科 | 文理 | 南校区 | - | |
9 | 一类模式专科预科 | 文理 | 南校区 | - |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昌学院大学生校外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农学专业综合改革;
省级特色专业:农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动物医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 、 民族地区3+1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运动与健康服务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农学专业综合改革、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实践教学建设项目:动物科学类实践教学、土木工程类实践教学;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西昌学院位于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省、部、委共建高校。
西昌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校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李书田、柯召、魏寿昆、曾炯、刘之祥等知名教授汇聚于斯,矢志兴教,提出“振农工、重实验”办学理念,开办农林、畜牧、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机械工程和医科等专业,应用办学源远流长,实践育人特色鲜明。培养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陈明义、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张嘉惠等一批杰出英才。
几经变迁,2003年教育部批准西昌农专、西昌师专、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西昌学院。2015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2017年被列入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20年正式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西昌学院办学条件良好。现有北、南、西三校区,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9亿元,纸质图书227万册,电子图书94.84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401;教职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877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7人、副高职称21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96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省突出贡献专家及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6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9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
教改成效突出。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团队4个、一流本科专业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6个、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卓越培养计划项目”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共29门。在省属同类院校中,教改成果名列前茅。
服务地方有力。学校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凉山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校是凉山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20万,全州县处级干部的50%、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的70%、高层次农牧人才的80%、水电和建筑领域技术骨干及高层管理人员的85%均毕业于西昌学院。近年来,围绕民族地区人才需求,依托“四川省彝汉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四川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等平台,为凉山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永久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