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34分到450分,录取位次在209718名到6507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安徽录取人数。
1、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95332名;
2、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4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96679名;
3、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4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97567名;
4、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4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2491名;
5、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3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9718名;
1、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安徽 | 专科 | 406 | 195332 | 52 |
2022 | 安徽 | 专科 | 461 | 65079 | 14 |
2、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安徽 | 专科 | 346 | 196679 | 52 |
2021 | 安徽 | 专科 | 496 | 68470 | 14 |
3、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安徽 | 专科 | 347 | 197567 | 53 |
2020 | 安徽 | 专科 | 480 | 67699 | 13 |
4、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安徽 | 专科 | 342 | 202491 | 60 |
2019 | 安徽 | 专科 | 483 | 71322 | 25 |
5、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安徽 | 专科 | 334 | 209718 | 75 |
2018 | 安徽 | 专科 | 450 | 75827 | 30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摇篮”美誉,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院校。学校位于杭州市,集“西湖”“西溪”自然之灵秀,合现代化、职业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国高职“魅力校园”、浙江省高校“美丽校园”称号。校园占地面积46.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0.4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600.49万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76.6万册、电子图书22.5万册。在籍学生10380余人,教职员工650人,其中高级职称167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以及省部级以上人才60余名。学校设有路桥、汽车、海运、航空、轨道交通、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人文等8个二级学院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航海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40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办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在读学生197人;与宁波工程学院联合开办专升本专业,其中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读学生34人、网络工程专业在读学生39人。学校精准对接交通行业人才需求,集聚交通优质资源,实施“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