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录取最低分大约在160分到289分,录取位次在131577名到46976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甘肃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甘肃录取人数。
1、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6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2687名;
2、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6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2216名;
3、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名;
4、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名;
5、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5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1577名;
1、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甘肃 | 专科 | 160 | 112687 | 12 |
2022 | 甘肃 | 专科 | 160 | 80842 | 8 |
2、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甘肃 | 专科 | 160 | 112216 | 89 |
2021 | 甘肃 | 专科 | 364 | 46976 | 55 |
3、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甘肃 | 专科 | - | - | 68 |
2020 | 甘肃 | 专科 | 289 | 78517 | 82 |
4、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甘肃 | 专科 | - | - | 55 |
2019 | 甘肃 | 专科 | - | - | 45 |
5、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甘肃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甘肃 | 专科 | 258 | 131577 | 35 |
2018 | 甘肃 | 专科 | - | - | 15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前身是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原金华城乡建设学校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东阳学院基础上组建,2003年4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建校。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校名暂定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本科)。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地处浙中金义都市区,坐落在素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美誉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阳市。现下设7个学院。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实训室、篮球馆、田径场、文体中心、图书馆和各类生活设施,校园信息化条件优良。办学以来,*、张德江、夏宝龙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学校。学校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及浙江省高校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等称号,同时被教育部和建设部列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并设有建设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坚守“服务区域发展,培育一流技术人才”的办学使命,秉承“自强不息、执着攀登”的精神,坚持“学生为本、育人为要、质量至上、特色为重”的办学理念。紧密依托学校投资方和区域产业的优势,形成了以土木建筑大类专业为龙头,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及文化艺术大类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开设专业36个(本科专业11个),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为国家级骨干专业、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工程监理、建筑经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雕刻艺术设计为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拥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