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库> 教育新闻> 正文

干部个人在发挥担当作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2023-07-12 00:33:15 文/高考志愿库

个人在发挥担当作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在中央八项规定等铁规约束下,一些党员干部觉得管得紧了、约束严了、风险大了,感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奉行“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少作为、不作为,出勤不出力、出力不出绩。让人联想到清代《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则故事:一名官员在阎王面前极力夸赞自己生前虽不为却无过,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斥责道:如果不为无过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好?

那些党员干部恰似“木偶”一样成了干部队伍里的“摆设”。如此作派,是典型的懒政、庸政、软腐败,不仅个人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更贻误一方发展、寒了民心。“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党员干部只有做到敢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以长效的教育机制激发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好“总开关”问题,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和忠诚干净担当的价值追求,“公堂木偶”的消极与忧虑,方能内化为砥砺自我、奋发进取的动力,转化为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自觉担当。各级各部门要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抓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贯彻落实,巩固党员干部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端正思想,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真正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自觉摒弃“为官不易”的思想,自觉抵制“为官不为”的行为。

以分明的考核机制促使行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干事就不会犯错,不犯错考核就能过关”,一些地方对干部考核的“刀下留情”,让“木偶”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只有严密考核制度的网眼,拦住为官不为者,才能保证干部队伍为民务实清廉高效。要健全干部考核体系,严格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指标,用好考核结果,对“木偶”动真碰硬,该批评的批评教育,该问责的严肃问责,该“下课”的坚决“下课”,促使整个干部队伍有危机感、紧迫感,积极行动起来。

以科学的选用机制增添动力。倡导敢担当、敢作为,离不开激浊扬清、优胜劣汰的政治生态环境。要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干部任用制度,形成“廉者上位、能者居之”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能干事者“上位”,不干事者“下位”。要鼓励“当官敢为”,坚持为敢于作为的干部撑腰,在触碰底线时扯扯袖子,受攻击时撑起盾牌,使他们能够“木秀于林”,使敢担当、敢作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在发挥担当作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看干部,要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工作姿态提出新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对工作尽心尽责。

这是时代的使命: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工作好做又难做,只有高度负责、敢于担当,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大有作为;这也是现实的要求:利益多元、诉求多样,解难题、破制约,需要更加奋发进取,而却有一些干部精神不振、心态失衡,弱化了责任、消解了担当。

作为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责任与机遇成正比,“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如果有责缺少担当,在位不在状态,就会错失机遇、耽误进程,干不出成绩,打不开局面。

责任担当缺失的主要表现,或是不敢负责,没有担当的能力: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或是不愿负责,没有担当的勇气:“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更有甚者,自己不负责任,还对敢于担责的干部风言风语、说三道四,腐蚀正气、助推歪风。

责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是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多做建树性工作,还是畏惧风险,墨守成规,只做门市性工作?是创先争优、争创一流,还是甘于平庸、甘居中游?是打基础、谋长远,久久为功,还是搭“花架子”、搞“政绩秀”,一时风光?是直面矛盾、正视困难,积极解决问题,还是绕道走、躲风头,消极掩饰问题?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上阵,靠前指挥,还是推脱躲闪,打退堂鼓?是极端认真、严细深实,一抓到底,还是漫不经心、粗枝大叶,抓抓停停?是敷衍塞责、一味迁就,扬汤止沸一时应付,还是举一反三、建章立制,釜底抽薪完善机制?是严格要求,加强管理,还是放任放松,捂着哄着?责任和担当,就体现在对这些“选择题”的解答中。

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软、怕、躲、退,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多思转多私。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进步”。确实,领导干部有岗位责任的要求,也有自我发展的诉求,所以尤其要认识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有责任、敢担当,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绩,也才能得到尊重、有所发展。否则,就容易因个人得失放松岗位责任,让组织失望、让群众寒心。

上面怎么看,下面怎么干。激发干部的责任感,也需要回答好“怎么看”的问题。不能让“太平官”、“混事官”无压力,更不能让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部吃了亏。要负责,难免会触及利益得罪人,也容易招致一些“意见”和“反映”。对此,组织上也当以高度负责和担当精神看待和评价干部。以德能勤绩的标准,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的考核标准,着重看变化、看发展,看实绩、看作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民意和群众口碑。从而保护负责任、敢担当的干部,让他们更加锐意进取。

没有责任担当,不是小问题。敢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有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这是干部领导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个人在发挥担当作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问题表现

担当体现的是履职责任,作为体现的是精神状态。履行责任不到位就是难以担当,精神状态不佳就无法有作为。干部队伍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怕”字当头不干事。一些干部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刷碗怕打碗”,害怕所在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出事”,表现在工作中和行动上就是不干事。一是“怕困难”。从基层实际看,发展任务一年比一年重,完成任务指标越来越难,从而造成了干部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吃不好饭,睡不着觉。这就好像立在干部面前的一道难关,放在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有些干部不能正确估价当前形势,认为紧箍咒紧了,干事就容易出事,干脆就等着看,慢着干。城市拆迁动迁涉及千家万户,坚持原则容易得罪人落埋怨,不坚持原则容易出问题担责任,干脆就离远点,靠边站。二是“怕吃苦”。有的干部“从泥里上岸”没几天就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丧失了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贪图享受,喜欢大办公室,坐好车,八项规定出台前这股风尤其厉害。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想上前线,不敢上火线,外出招商、抗洪抢险、下乡包村等累一点、苦一点的工作都不愿意干。特别是个别蜜罐里长大的年轻干部,磨炼不足,业务不精,工作忙一点就喊苦,任务多一些就叫累,到边远地区、落后地区调研就感到艰苦,崎岖的山路、泥泞的土路走的多一点就感觉辛苦,到村民的炕头坐一坐、在百姓的家里吃点粗茶淡饭就感觉清苦。三是“怕问责”。有的干部以“不出事”为宗旨,遇事就“打太极”,充当“老好人”。有的害怕工作上出问题、丢位子,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事不肯干,瞻前顾后,拖拖拉拉,啥好机会都跑了;有的干部怕被问责,出了问题想方设法掩盖,盖不住了推脱责任,推不掉了强调客观原因,一推六二五,把自己择清就行。信访维稳工作千头万绪,解决起来费时费力,有的干部甚至认为群众上访就是来捣乱、添麻烦的,干脆推出去,躲清静。

2、推诿扯皮不担当。一些干部作风飘忽,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看事不干事,干活不出活,相互推诿,各自扯皮,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一是“躲”。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后退,前怕狼后怕虎,左躲右闪,不直面矛盾和问题,实在绕不过去、退不回来,就把矛盾和问题往上交。二是“推”。只想出成绩、不愿负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谁都不想负责任、担风险,领导看不到的工作、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更不想做,甚至把本职工作作为一个“皮球”推来推去。三是“拖”。凡事能明天干就绝不今天干,对群众来办事,奉行的是放放再说,等等再办,拖拖再看,总是以各种借口推托搪塞,至于什么时候办、办不办看心情,看关系,看底牌。四是“择”。事情没干好或者没干成,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责任先择出去,只讲客观原因、不讲主观原因,多讲他人原因、少讲自己原因,能让别人承担责任的,自己就一推六二五;能为自己开脱责任的,保证一个不落。

3、精神懈怠不作为。一些干部目标迷失、随遇而安,无所作为。一是“守摊子”。有的认为当前形势下当官风险系数大,干事创业更需谨慎,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所以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事不肯干。二是“降调子”。有的认为工作争一流太累,事情干得越多,出的毛病越多,受问责的几率就越高,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工作顺得过眼儿、看得过去、交得了差就行,一般一般,宛若神仙;不慢不快,自由自在。三是“混日子”。少数干部在任何时候都是“南郭先生”,办事磨磨蹭蹭,慢慢腾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撞钟”,拼劲不足,闯劲不够,钻劲不强,韧劲不大,只想成天混日子、无所事事,当“逍遥官”、“太平官”,“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四是“摞挑子”。一些年龄稍大一点的干部,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只想安全着陆,把工作都交给别人干;有的干部刚出一点成绩,就和组织上提条件、要待遇,满足不了自己的意愿就闹情绪,消极怠工;还有个别干部被批评或者被问责后,不知耻而后勇,干脆猪八戒摔耙子,不玩活儿了。少数单位中没事的人紧盯着干事的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干事的人一边干事,一边提防没事的人,弄得精疲力竭,心灰意冷,形成了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认识“怪圈”。

二、原因分析

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一些干部放弃了理论武装,放松了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改造,导致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出现私利第一,公利第二;个人第一,事业第二;享受第一,奋斗第二的不良现象。

1、理想信念滑坡。有的领导干部放松了思想政治学习,很少加强党性锻炼,更不注重筑牢思想防线,工作时间迎来送往,业余时间贪图享乐,把自己暴露在“滚滚红尘”之中,结果导致信念不牢,思想滑坡,私心过重,功利主义盛行,不顾大局,不谋大事,不敢担责,享受在前,吃苦在后,为人处事,滑不溜手四面光,不讲原则讲面子,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规矩讲实惠,不讲纪律讲变通,该说不该说的话乱说,该干不该干的事瞎干,工作上拈轻怕重,喊口号时上前,抡大锤时靠后;有好处时上前,担责任时靠后;吃果子时上前,抱刀时靠后,失去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

2、工作动力不足。有的干部缺乏“老黄牛”精神,时间长了,年纪大了,少干劲,没闯劲,思想变“油”了,人也变“皮”了,不想在事业和工作上下力气,只图看摊守业,不想改革创新,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热情消退,惰性思想抬头,进取意识淡化,求稳心态滋长。有的放松了职业修养,懈怠了精神追求,奉行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庸俗哲学,精神上畏首畏尾,士气不振;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门心思混日子,熬资历,等提拔。有的整天忙于事务,撒不下心来,不加强学习,不提升能力,想干事两眼一抹黑,想管事心里没有数,当着和尚也撞不响钟,撞墙几次后,就缩了回来,只享受不干活。

3、体制机制欠缺。过去,一些基层干部在招商引资上项目、社会管理等工作上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敢于红灯绕着走,黄灯抢着走,在一些大项目的推进上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行为,做法虽然不值得提倡,但干劲可嘉、拼劲可奖。但是现在上级政策越来越严,一票否决的事项越来越多,工作程序越来越规范,所以有的人认为石头摸多了,没准就掉进河里;黄灯抢多了,没准就闯了红灯,于是项目抓得也不那么紧了,跑部进省也不那么勤了,凡事悠着来,以不出问题、不犯毛病为遵循。加之,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存在着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也没有完全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格局,干好了不一定奖,干差了不一定罚,所以在一些人中间存在明哲保身,安全第一的思想。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必须对准号、下猛药、见成效。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用正确的导向、有效的奖惩、科学的机制建设好班子、打造好队伍、带出好风气、创造好业绩。

1、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干部敢担当、敢作为。一是政治上选人看担当。要把敢担当作为衡量干部政治品质的试金石。看干部面对大是大非是否敢于亮剑战斗,面对矛盾问题是否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艰险是否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过错是否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是否敢于坚决斗争。二是岗位上取人看作为。要把敢作为当作检验干部工作作风的晴雨表。看干部在工作岗位上是否敢于履行职责、敢于真抓实干、敢于坚持原则。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看政治思想上立场坚定,永葆本色;看履行职责时清正廉洁,作风正派;看服务社会中文明守纪,形象良好。三是民意上评人看本质。要把重民意看成评价干部综合表现的反光镜。科学看待“群众公认”,理性看待“反对票”,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大胆提拔使用一些敢担当、敢作为的干部,让干部在能进能出交流中“走活”,在能上能下调整中“激活”。

2、明确有效的奖惩导向,让干部愿担当、愿作为。一是职务能上能下。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优者上”正面引导干部、“劣者下”反面教育干部、“平者让”对面审视干部,激发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主动性。二是收入能多能少。按照“以岗定薪、能者高薪”的分配原则,建立以绩效工资制为主体的薪酬分配形式,做到按劳、按绩、按效分配相结合,实现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三是人员能进能出。建立健全科学的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对年度考评排名末位的干部亮黄牌,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亮红牌,让能干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没席位。

3、树立科学的机制导向,让干部会担当、会作为。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将干部每年的工作业绩、考察情况、社会公德等方面量化成若干指标,每个指标赋予不同分值,最终得分情况录入微机数据库,创建《干部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自动计算、数据分析、分类排名等功能,形象、直观掌握干部的业绩排序。二是植入约谈机制。建立“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定期约谈一般干部,县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随机约谈科级干部,县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重点约谈群众有反映的干部”的“三约谈”制度,通过“扯扯衣袖”、“拍拍后背”、“吹吹凉风”、“鼓鼓干劲”,让每名干部政治清醒、工作清正、为官清廉。三是注入优化机制。根据干部的年龄特点、文化程度、素质能力等不同特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实现因人定岗、人岗相适,让他们有岗位、有职责、有作为。同时,有计划地抽调和选派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城建谈迁、信访接待等一线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