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在5月27日发布的不同岗位平均工资的数据显示,,我国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51474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32706元。同时,工资水平的地区、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岗位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为反映单位内不同岗位间的工资差距情况,国家统计局对工资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改进,27日首次发布了分岗位平均工资数据。调查数据显示,单位负责人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35倍;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86%。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73。
据了解,此项调查涉及16个行业门类的87万家法人单位。
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大,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5.35;私营单位和集体单位岗位工资差距最小,最高与最低之比分别为2.17和2.21。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介绍说,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工资水平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扣除物价因素,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实际增长7.3%,城镇私营单位工资水平实际增长10.9%。尽管全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冯乃林表示,虽然私营单位工资水平仍低于非私营单位,但私营单位工资增速却高于非私营单位,两者相对差距明显缩小。这主要是因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4.8%,增速高于平均水平。
冯乃林表示,从整体上看,对城镇非私营单位而言,多数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排名前10位的行业,就业人员仅占34%,其年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工资排名后9位的行业,就业人员占66%,其年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不同行业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99659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2582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0%。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406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5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2464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5%。
从不同区域工资水平看,西部地区平均工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近年来首超中部地区,平均工资从高到低形成东部、西部、东北、中部的格局,与私营单位工资水平地区排序一致。
工资≠个人收入
工资是什么?很多人回答是:发到手里的钱!其实并不止这些。税前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奖金、加班工资及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工资,还有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和社保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也就是说,发到手里的钱是个人收入,工资涵盖的范围大于个人收入。或许正是因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让人们对实际收入的感受相比数据存在差别。
另外,尽管今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分岗位平均工资数据,由于反映的是全国或某一类单位的平均水平,具体到一个单位或个人,其工资水平和增长情况与全国或某一类单位平均水平不可能一致,因而会有不同感受。总体来说,工资水平的地区、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岗位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