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库> 五险一金> 正文

养老刚需3500万失能失智老人如何托养(图)

2023-07-08 03:05:15 文/高考志愿库

一名养老院护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展示老年人护理技巧(潘旭/摄)

5月25日,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造成44名老人死伤,惨剧背后的养老之困也触动着很多人的神经。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作为机构养老的刚需群体,失能失智老人的托养问题关系到无数家庭的生活质量,成为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老龄化形势严峻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

有统计显示,截至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位老人。

4月,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表示,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3500万,要把帮扶困难老年人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

一个失能老人压垮一个家庭在我国并非特例。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尤其是护理费用问题,是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失能失智老人如何托养,不仅困扰很多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从青岛、上海等地的长期护理保险试水,到北京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一系列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问题正在寻求破题。

北京寸草春晖养老院副院长孙振苹告诉笔者:“目前养老院拥有100张床位,但有500多位老人在排队等待入住。入住老人中2/3是失能失智者。”

孙振苹说,失能失智老人对护理水平要求很高,人员、硬件投入都要比自理老人大得多,特别是失智老人。

“即使是经济条件很好的家庭,找到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也很困难。”王振耀说,现在养老护理专业培训还相当不足。按照估算,我国需要约5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而目前只有30多万人。通过初级培训、拿到上岗资格证也就10来万人。

明确定位

专业养老机构托养失能失智老人

北京市2008年提出“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与此类似,上海、四川、吉林等省市提出“9073”养老格局,明确将机构养老作为托底。

这3%或4%的老年人,主要是失能失智老人。整体思路是,让养老机构发挥照护专业性与托底职能,能自理的老人则尽量在家庭、社区养老。

初,北京市发布《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公办养老机构应强化托底,保障基本,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公办养老机构将不再接收非保障对象申请入住,公建民营、公办民营养老机构也将重点接收高龄、失能老年人。

“以前养老主要针对困境老人,而随着低保等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单纯的经济困难人群已不是养老机构最需要关注的人群,养老机构在向接收需要特别照料护理的失能、高龄等老年人转变。”王振耀说。

《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根据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抽样比推算出北京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数量为11.65万人,而2010年入住养老机构的不能自理老人仅为1.5万人,只有12.89%的不能自理老人住进了养老机构。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高空置率”并存,存在结构性供求不匹配。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