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定义
对于信息的定义呈现出多定义而又无定论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是由于观察事物的多维视野造成的。多维视野是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横向科学研究的一个显着特点,因此,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信息定义,即使是同一学科也可能出现差异很大的命题。在信息的定义这一问题上,也是如此,自然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中所说的信息常常不是一回事,前者多指数据、指令,后者多指消息、情报,但即便如此,同属社会科学的消息、情报与信息也有一定的差距。
信息化的创始人香农和韦弗1948年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指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information)。”这一定义是从通信科学的角度来探讨信息概念的,排除了信息的语义因素的定义,不考虑信息的含义价值,特指一种形式信息和统计概率信息因此不能直接用于研究人类的信息传播。但这一定义指出了信息的一个价值--减少不确定性,这是信息的认知知识功能,即当一个信息为人们所感知和确认后,这一信息就成为一定意义上的知识,形成后的知识又可以作为信息来传递(冗余信息);而尚未被认识的原始,则成为人们努力探讨的对象,在尚未认识它们之前还不是知识(未知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对信息的定义是:“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所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这一定义深入到了人与世界的交换关系,涉及交换内容,因此比前一个定义更适合用于研究探索人类的信息传播。
这一定义的贡献与缺陷都是明显的。一方面,他确认了信息是人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间的桥梁,客观世界作用于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反作用于客观世界,都必须依靠信息的媒介作用,人的大脑是个信息处理中心,在不断地接受、处理、储存来自人体内部和外部的种种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改造成客观世界。但另一方面,这个定义将凡是我们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都称为信息,我们知道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三者密切相关,但各不相同,信息虽然具有物质属性,但不是物质实体本身,同样,信息可以转化为能量、但不是能量本身,信息是由事物发出的信息、指令、数据、信号等所包含的内容。
我国国家标准GB4898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关于“信息”的解释是:“Information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
这个定义首先明确了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而不是物质实体本身。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体本身和人类社会,都是在不断运动着的,运动的物质,必然会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引起物质结构、数量等多方面的变化,事物的这些变化,便成为信息产生的物质基矗因此,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这个定义中首先弥补了信息论中对信息定义的特定指向性--即只描述了非人类、非语义层的信息概念,把信息这一概念放到人类社会以及人类交往中考察,也纠正了控制论信息定义中对信息概念的泛化倾向,继而明确指出信息是物质的属性,而不是事物本身,是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信号等所包含的内容,是数据、消息中的意义。
同时,这一定义明确了信息的认知知识的功能,即能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力,可以说,信息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对获得信息进行处理并使之系统化的结果。这一功能是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人类解释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知识的积累、科技的发展进步、经济文化的繁荣,都离不开信息的这一功能,经过大脑对信息的鉴别、筛癣归纳、提炼和存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步深入,人类逐步进化、进步、发展。
其次,这一定义明确了信息是指数据与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是数据与消息这样的讯息中所包含的内容,区分了信息与讯息,从结构上使信息的概念更加准确。
《辞海》: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
心理学:信息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东西,它存在于自然界、印刷品、硬盘以及空气之中。
描述定义: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象、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从测量角度:信息是事物特性的可转换量和实际转换量的综合量度。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不是新冒出来的事物,本来就广泛存在于自然与社会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依靠太阳东升西落带来的信息确定时间的。南雁告春,是动物带来了春天的信息;一叶知秋,是植物送来了秋天的信息。
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与亲友、朋友们通信,看电影、电视,也是在接受信息。信息包含了人们以往不知道或者不能确定的东西。因此,消息、新闻、报道、资料、情报都是一种信息。知识也是一种信息,是经过人们提炼、加工、系统化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