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库> 工作总结> 正文

关于帮扶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2023-07-23 06:30:01 文/高考志愿库

帮扶2016上半年工作总结_篇1

今年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贫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安排,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乘跨越之风、享政策之先、举全县之力,在专项扶贫、脱贫奔小康试点、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先试先行,系统扶贫、科学开发,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山区实际、注重群众增收的脱贫奔小康之路,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呈现出奋进赶超的良好态势,一个大扶贫、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强大气场已在我县形成。现将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围绕省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抽调专人、落实专责、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扶贫统计监测的工作力度。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78个贫困村、34332个贫困户、106781个贫困人口的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2014-度实施项目录入工作。

(二)扎实推进“1+3”扶贫品牌。将打造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1+3”品牌作为全县专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扎实抓好整村推进工作。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实行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试点相结合,着力打造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新样板。启动实施了1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7个老区重点村项目建设工作,重点以村级“三个一”、“三边三化”为工作载体,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据统计,全县20个重点村坚持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重点启动实施了一批村组道路、产业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势头很好,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7500多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200多万元,村集体及农民自筹资金2400多万元;已拨付整村推进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整村推进重点村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同增长了18.2%。二是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启动实施了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项目补助1300人,人平补助标准1500元;正在实施6000人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推进1.5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效果相当明显,较好地达到了“扶持一个贫困户,脱困一个贫困家庭”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安置模式,实行培植产业,集中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政策扶持,联合安置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启动实施了295户的搬迁扶贫项目,户平补助标准1.5万元;启动实施了62户的生态移民项目,对入户调查认定的生态移民户人平补助3000元,确保年底之前完成搬迁盖房任务。四是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全面创新小额贷款担保联保机制,成立了创新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设立了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基金35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运作。对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贴息直补到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和产业大户按照年利率的5%予以贴息支持。稳步实施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高发放互助资金贷款5000元。

(三)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企业联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已就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下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和《关于全县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全县共计向11个乡镇派驻了11个农村工作队,向78个贫困村派出了137家县直驻村帮扶单位,实现了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县1万余名县乡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联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在规划农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对农村贫困户加大了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户平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新增销售过5000万元企业1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95户,注册各类企业27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特色农林产业扶贫基地总面积达到85万亩,特色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7%;大力推进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文化小镇、26个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建设;以22个试点村为带动,大力实施“绿满英山”和“三边三化”行动,分别创建省级宜居村庄6个、生态村6个、绿色示范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0个;“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旅游广告语成功登陆央视,全县发展“农家乐”500多家,神峰山庄、玉泰丰分别被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农家乐,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

(五)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结硬账活动,组织对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专项支持政策、定点帮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认真组织对试点实施七年来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系统总结全县试点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为片区攻坚提供借鉴。去年以来,我县共计落实脱贫奔小康专项政策资金4.5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00万元,争取省直定点帮扶资金490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11亿元,争取到行业扶贫资金10.13亿元,社会扶贫资金15.84亿元。截止目前,全县无房户或住危房户下降16.6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率97.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6.5%,义务教育辍学率下降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8%;有合格卫生室的行政村达100%,有合格乡村医生的行政村达87.5%;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达100%,有合格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达100%;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7%;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强。

(六)扎实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完善年度片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投资总额116.14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69%。开年以来,我县“十项重点工作”共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约5.83亿元,完成通村公路100公里;新建农村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400多处;建立互助式养老服务点34个,新改扩建乡镇福利院3所;实施农村电力保障项目8个,改造农村危房1017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个,实施教育、卫计、文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65个,农村互联网覆盖率92.8%。

(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工作。坚持以“六项改革”为重点,推进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片区攻坚上突出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扶到村到户到人措施。我县以13个整村推进重点村、7个老区重点村建设为平台,认真开展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互助资金、产业扶贫、资源整合等专项扶贫试点;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最贫困区域和最困难人群倾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7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10.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机制、好模式、好办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统筹和“四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打造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亮点;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当向乡村旅游扶贫、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倾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共建示范区的新思路。

(八)扎实编制“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将扶贫开发纳入全县“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编制了全县“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文本。“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争取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总额为2825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9750万元,老区重点村建设项目175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到户试点项目1500万元,国家“雨露计划”试点项目15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试点项目1750万元,产业扶贫到户试点项目3000万元,片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00万元,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3000万元,贫困村信息化及扶贫政策业务培训项目1000万元,老区连片开发、中央彩票公益金、科技扶贫、扶贫救灾、扶贫公路建设等其他竞争性扶贫项目2500万元。

二、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很重。截止目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县新一轮建档立卡认定的省级贫困村7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4.9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4万,占农村常住人口的36.13%。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较慢,还有相当多的农村扶贫对象没有享受扶贫政策,没有脱贫致富,迫切期望得到更多的关心支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短短的6年期限内,我县要让新一轮重新认定的78个贫困村、10.8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让全县40万人实现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扶贫开发任务非常艰巨。

(二)贫困人口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尽管全县减贫增收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城中村、路边村、示范村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反过来看,在全县的偏远山村还有很多农民吃不上水、看不起病、住不上房。据调查,在我县10.84万贫困人口中,有50%左右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边远山头村。要实现全县全面整体脱贫,不仅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大、产业布局难、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更给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致富障碍多。全县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畅的边远山头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如在交通方面,现在“村村通”工程只通到村部,村与村之间、组与组、湾与湾之间有很多还没有公路,村级断头路、联村公路不畅在全县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更不用说实现“户户通公路”的目标。由于交通不畅,山上的特产运不出去,山下的肥料等农资运不进来,极大地影响了困难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致贫原因非常复杂,返贫现象凸显。我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返贫机率高,稳定脱贫难度大。残疾、疾病、灾害、多子女、无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大部分贫困人口负担重、经济较为贫困,其中因残疾、疾病等身体原因致贫的比例较高;不少贫困家庭因教育、医疗问题而致贫,有的贫困户人病了无钱治,处在“越贫越病,越病越贫”的状况。据调查,因年老而缺劳动力致贫、因病因教返贫、因缺技能致贫的现象在全县贫困群体中均占较大比重,全县年度返贫人口在1.1万人左右,返贫率高达1%。

(五)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不强。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总量小、本级财政收入低,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扶贫开发需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农户自身脱贫能力低,部分农户扶贫开发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六)机制创新不敢深入,扶贫开发缺少活力。扶贫资金的整合缺力度,扶贫资金投入没有活力。一些机制创新项目在扶贫审计上不能过关,基层干部为了个人安全和规避风险,不敢试险创新。在去年省审计组对我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了全面审计后,大多数扶贫专干思想包袱很重,无形中更加大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的难度。

(七)对精准扶贫政策不适应,一些地方不是很信任。当前,我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已顺利完成,大的氛围很好,但基层反映对帮扶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帮扶工作队能否真扶贫,老百姓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持怀疑态度。如果帮扶工作队得不到落实,帮扶措施不能到位,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前期的建档立卡工作将又成为一项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新常态下,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半年,我县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扬创新发展主旋律,锤炼苦干实干硬作风,围绕扶贫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奋力新作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把“攻坚龙头”舞起来。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我县将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牢牢锁定扶贫攻坚主战略频道不变,动态推进实施扶贫项目工程建设,把扶贫攻坚的龙头舞起来。

(二)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把“增收支柱”筑起来。依托扶贫资源秉赋,大力发展以茶业、药材等为主导的科技环保型扶贫产业,以山庄、农场等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型扶贫产业,以人文、山水等为支撑的养生休闲型旅游扶贫产业,以毕?文化为统领的多元结构型文化扶贫产业,促进扶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柱筑起来。

(三)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扶贫品牌”树起来。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地域、全区域、全时域、全领域发展旅游,创新旅游扶贫模式,走有山区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把全域旅游与基础扶贫相结合,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切实把扶贫攻坚建设转变成为旅游扶贫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把扶贫品牌树起来。

(四)锁定精准扶贫工作重点,把“扶贫对象”扶起来。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贯穿到扶贫开发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建档立卡锁定78个贫困村、34301个贫困户、10.84万贫困人口。大力实施“1+3”精准扶贫品牌,把贫困村、贫困户等重点扶贫对象扶起来。

(五)层层分解扶贫脱贫任务,把“扶贫责任”担起来。对照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目标,把扶贫开发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层层签订军令状,级级压实分解目标责任,倒排工期,倒逼进度,精准发力抓落实,不脱贫、不脱钩,切实把扶贫主体责任担起来。

帮扶2016上半年工作总结_篇2

20xx年上半年,宁德市工商局按照省工商局年初法制工作要点,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落实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认真做好系统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一)宁德市工商局分别于3月19日和6月24日党组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保密法及应对突发事件管理法活动,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工作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二)按照省工商局和市政府关于法治工商建设的基本要求,我局在以往执法依据梳理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新修订实施的《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商标法》等规定,对工商系统法职责范围内的行政执法依据、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行了全面梳理。共梳理执法依据677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150项。(三)我局两次对省工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修订工作征求意见,并要求机关业务科室、直属单位和各县(市、区)局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如何解决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具体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标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市、县(区)局意见建议50条,经梳理、汇总,上报具体条款修改建议24条。(三)积极开展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一是转发省工商局《自由裁量适用规则》和《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印发公司法、消法、商标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及时更新自由裁量规范。二是结合案件评析工作积极开展自查,汇总自查情况,查找处罚案件法制核审、处罚文书体现自由裁量标准、查封扣押财物保管、罚款上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20xx年3月25日宁德市工商局被评为2009-20xx年福建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先进集体,受到通报表扬。

二、提升执法监督水平

(一)认真办理案件核审。1-6月份全市工商系统共核审一般程序案件969件,案件核审率100%,其中:市局4件(属听证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2件)、县(市、区)局965件;全市工商系统未举行听证案件,申请复议3件(其中驳回2件,维持1件),行政诉讼案件1件。

(二)组织开展案件质量评析。上半年行政处罚案件由各县(市、区)工商局采取网上交叉评析的形式,对案件进行评析打分,市工商局法规科对照案件卷宗对评析意见进行复核。经过评议,全市参评的50个案件总平均得分94.6分,案件质量总体来说比较好。其中霞浦工商局、寿宁工商局和福鼎工商局名列前三名。

(三)开展案件异地交叉核审工作。根据省、市工商局关于开展行政处罚案件异地交叉核审工作的意见,寿宁县、霞浦县、福鼎市和古田县四个工商局先行试点推进案件异地交叉核审。一是寿宁县推行“工商所查办委托案件实行异地核审”。二是霞浦县于6月10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对不属于听证程序范畴的案件全面实行异地交叉核审工作。三是福鼎市在初期试行阶段确定以沙埕、店下、管阳、点头四个工商所为试点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时刻注意交叉核审制度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四是古田县工商局将大桥所、平湖所、黄田所三个所的案件循环交叉核审。截至6月27日,全市工商系统实行异地核审的案件共计150起。

(四)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按照省局《关于报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通知》要求,我局于今年3月份对2002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开展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汇总归纳:全市工商系统先后3次分别对197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以及2012年度发布的正式公文以“业务科(股)室自查、法制机构汇总、局长办公会议审定“的步骤进行全面审阅、筛选、清查。市县两级的3次清理结果均通过发文和红盾信息网予以公布。

三、依法清理行政审批项目

按照宁德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简政放权、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的工作要求。20xx年我局拟对现有9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如下改革:4月1日前,合并行政审批项目1个,下放1个,调整1个;6月30日前,拟下放行政审批项目2个,委托1个。截至目前,已将企业名称核准和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分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合并办理;下放企业集团设立、变更、注销登记;调整年检制为年度报告公示制。

四、优化行政指导效能

认真贯彻落实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指导工作规则》,以实施“项目+案例”为重要抓手,推进行政指导与业务工作的全面融合。市工商局各业务部门都将行政指导列入各县(市、区)工商局20xx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推进行政指导与业务工作的融合,落实行政指导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精心培育一批成效显著的行政指导项目,深化行政指导的业务化和日常化。全市系统上半年共有10篇优秀行政指导案例被省工商局《行政指导工作简报》刊用。

五、增强法制宣传实效

(一)以“3?15”普法宣传日为契机,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3月14日上午,市消委会、蕉城区消委会、东侨区工商局联合质监、药监、卫生、烟草、文化、物价等20多个职能部门和大型企业在宁德万达广场举办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暨《消法》颁布20周年成果展活动。周宁县工商局开展“践行绿色低碳消费,建设共同美丽家园”签字仪式;寿宁县工商局发动“红领巾小卫士”参与宣传;柘荣县工商局主动深入农村开展打假识假宣传活动。

(二)3月20日举办“学习贯彻《条例》,转作风、提效能”知识竞赛。重点考察《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法规知识学习情况。

(三)联合新闻媒体多角度宣传解读新《消法》。一是与《闽东日报》、《宁德晚报》合作,开办新《消法》解读专栏共计20期,从网络购物、霸王条款、个人信息保护、惩罚性赔偿等10个方面,结合相关案例详细解读新《消法》亮点。二是在《宁德晚报》开设20xx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和投诉情况分析2个专版,剖析存在问题,并发布消费警示。三是与宁德广播电台合作,走进《101.7帮你忙》与《快乐搜城记》栏目回答听众提问,并通过“一期一案例”的方式,在《爱车爱生活》栏目先后10期解读汽车维权知识。(四)5月20日,开展题为《突发事件信息直报快报应对》讲座,讲授突发事件应对法。以提高工商人员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上半年在《福建工商法制通讯》上刊登稿件6篇。

帮扶2016上半年工作总结_篇3

20xx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社局的指导帮助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重点,抓好人才、就业、维权、社保以及机关效能建设等工作的落实,并取得较好成效。

(一)深入开展政府服务与改革,服务区中心工作。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提升企业服务、行政服务和办文办会效能的工作部署,全系统上下同心,致力提升人社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同时,制定了局《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以“下指标”形式,从工作人员到分管领导实施绩效细化管理,从而强化执行力,推进工作落实。

二是在全系统开展党员与重点企业、社区(村居)挂勾“一对一”帮扶活动,广泛收集企业和群众在人社保障方面的困难和意见建议,积极帮助解决,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积极探索区镇互动、局部突破的工作模式,组织全系统中层以上干部赴四个镇街考察了区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主动为张槎华南电源科技创新园提供人才服务和石湾“奇槎片区”企业搬迁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积极服务区重点项目和镇街经济园区。

三是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新成立了行政审批科和政策法规科,对全局职能进行了全面清理,申请取消一批事项,并逐步做到行政审批“三个集中”,有效提高了全局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建设。同时,加快推进人才就业服务优化,目前人才政策体系草案经多次修改,撰写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坚持人才强区战略,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推动人才社会组织建设,制定了成立中医药、金融等2个专业人才协会和“佛山市创新创业创造高层次人才促进会”工作方案,并开展了各项筹备工作,争取今年10月前成立。招聘人才远程视频对接服务系统的已完成测试验收,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同时,积极搭建人才供需服务平台,举办了2场综合性人才暨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性招聘会,并取得较好成效。上半年,引进和接收各类人才1832名,其中高校生1754名、社会人才78名,硕士学历以上4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11人。

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后管理,强化政策宣传和调研,协助3家单位完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举办了“禅城区20xx年企业博士(后)座谈会”,充分听取博士(后)对我区经济建设、人才政策的意见建议。

(三)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禅城社会稳定。

一是不断健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作机制,示范点不断扩大,全区参创企业达7100家。同时,加强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调研和管理,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8%,仍居全市前列。

二是不断推进劳动监察“两网化”和协管站建设(目前已建站100个);加强监察执法,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用工;强化建筑工地用工管理,建立动态和重点监管机制,同时制定了《禅城区预防和处置企业欠薪长效机制》。上半年,日常巡查企业2615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4次,书面审查企业1214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886件,处置1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77宗,为5302名劳动者追回工资等待遇4389万元。

三是不断完善信访受理大厅建设,实施领导干部定期坐班接访制度,扎实开展信访排查化解,着力解决职工群众信访诉求。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仲裁院建设,深化“一步到庭”办案简易程序,加强与纵向、横向部门的沟通,快速解决疑难重大争议案件。狠抓工伤宣传和预防、案前调解、依法处理等工作,有效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受伤职工及时获得医治和应有赔偿。上半年,受理信访案件619件,仲裁案件944宗,集体案件15宗,涉及人数1689人,涉及金额2720万元,调解率达30%;受理工伤认定案件1037宗,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劳动能力鉴定451宗。

四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以满足企业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为切入点,建立了手机短信普法平台,每周定期向广大企业经营者和劳资人员发送普法知识和警示短信,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目前正不断扩大短信普法覆盖面。上半年发送短信普法10期,举办户外宣法咨询活动5场,法律宣讲会2场,送法进企业活动3次,利用局网站等发布普法标语1000多条次,有效促进我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四)大力推进民生重点工作,继续夯实民生之依。

1、多措并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将就业中心和培训中心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培训就业服务职能作用,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好的劳动管理与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

二是大力实施各项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完善大学生孵化基地建设,积极筹建第三个孵化基地,目前现有的两个孵化基地已实现创业带动就业400多人。同时,积极筹办“创业梦?佛山梦”创业成果展、创业支援服务周等系列活动,营造支持和促进创业环境。上半年开展了就业援助月、企业暖春行动等系列活动,举办招聘会138场,入场招聘企业7171家,提供就业岗位15.6万个,进场求职人数达20.5万人,达成就业意向6.6万人。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同步进行,打造了我区“永不落幕”的招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市场服务更专业的作用,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问题。

三是通过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落实各项就业优惠、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政策,有效帮扶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和自主创业。上半年审核发放7500名个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392万元,审核发放86家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保和岗位补贴44.5万元。

四是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职业培训联盟,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上半年,组织开展失业职工技能培训916人,双转移培训2739人,高级工培训1361人,技师培训126人,同时举办了陶艺技能竞赛活动,弘扬了陶文化。

通过以上举措,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9671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110人;新增就业岗位29468个,登记失业率2.13%,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2、创新退管工作新举措,提升退管服务工作质量。

上半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以关爱服务广大退休人员为重点,以创建具有禅城特色的退管服务为抓手,通过完善区、镇(街道)、村居三级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强退管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等措施,成功打造禅城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特色品牌。今年3月,我们已在祖庙街道成功创建佛山市首个省级退管服务工作示范点,目前,我们正推动其他各镇街积极开展创建市级示范点工作。上半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330次,上门慰问退休老人3200多次,免费体检3.5万人次。

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民生之依更为夯实。

一是社保卡发放成效显著。制定了20xx年禅城区社保卡发放计划,建立发卡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强与市社保、各发卡银行协调解决发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半年,共发放社保卡24.6万张,提前超额完成了市年初下达我区20.27万张的发卡任务。

二是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调整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待遇水平,将全区约2.6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原来的100元/人/月调升至120元/人/月,增幅达20%;同时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丧葬补助费1355.6元。在不断完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三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从65万提高到71.8万人(市要求67.4万人),参保率从95%提高到98%,比市要求的95%提高了3个百分点,并将非本市户籍在校大学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学生全部纳入医保范围。同时,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一卡通”;积极配合做好医改工作,顺利完成各项医改目标任务。

四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继续深入开展解决早期离开企业人员社保费补缴工作,上半年共办理了2831人次的社保费补缴手续,补缴金额达4223万元。与此同时,积极协助地税部门开展社保扩面工作,督促企业为未参保的员工补缴社保费。截止今年5月底,全区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为331165人,完成全年任务99.26%,基金征收额达到5570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46.69%;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和基金征收额均达到目标任务要求,取得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良好局面。

五是各项社保待遇显著提高。4月份完成全区9.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工作,人均增加195元/月,达到2145元/人/月;完成全区20xx年度工伤伤残津贴调整工作,调整后的人均伤残津贴为2082元/月,平均增加额192元/月,增幅为10%。5月份提高近4000名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每人月增168元,达到1048元/月。

六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定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实施方案;依规做好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计提工作,并完成了起草《征地征收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前期调研工作,计划该办法年底出台。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优化人才就业服务,为产城人升级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全力推进人才政策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人才工作调研,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编制工作,争取尽快出台。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社会组织建设,力争下半年推动成立中医药、金融等专业人才协会和“佛山市创新创业创造高层次人才促进会”。

三是建立一批人力资源服务联合工作站,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一体的工作平台,推进企业和人才服务工作。

四是建立一个人才服务工作联盟组织,实现“资源整合,多方联动,专人负责”的工作目标,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特色服务。

五是加强引才揽智合作平台建设,计划在陕西西安新建一个国内引才揽智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加强对区内急需引进人才情况的调查摸底,适时组织名企抱团跨省揽才。

六是加快与佛山智通人才公司合作,协助解决张槎华南电源科技创新园人才需求和招聘难问题,同时加大专业培训调研,安排有培训实力和能力的学校与园区对接,开展电源技能培训,扶持园区建设。

七是推动校企联合办学和企业自主创办培训学校,拓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同时组织好第二届茶艺职业技能竞赛,及为企业输送紧缺的高技能人才。

八是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和企业减负政策,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居)创建工作,促进失业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举办禅城首届“创业梦?禅城梦”创业成果展会,激发、带动和扶持更多的人实现创业梦想。

(二)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完善手机短信普法平台建设,扩大短信普法覆盖面,引导企业诚信用工。协调相关部门出台建筑领域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方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建设,力争20xx年各镇、街参加创建工程的企业达到所属区域内企业总量的50%,示范点达到30%。

二是加快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立重大案件快审快裁工作机制,继续深化裁审对接和“一步到庭”办案程序,提高劳动纠纷案件的处理质量和效率。

三是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以贯彻新《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区镇互动,全面落实奇槎片区拆迁人力资源服务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专项行动;加强高温津贴、工资支付、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专项检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四是深化重大、疑难工伤案件集中讨论和前置调解机制,稳步推进工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工伤职工及时得到救治和补偿。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为建设幸福禅城加强保障。

一是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完成全区20xx年的社保扩面征缴任务。

二是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协调解决发卡工作碰到的有关问题,尽快完善用卡环境。

三是贯彻实施市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居民住院医保等新政策;做好区居民门诊医保新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和启用工作;做好医保义务监督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四是加强与财政、地税、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各项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并按规定做好社保待遇的年度调整工作。

五是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整改,使基金的监督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六是规范征地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抓紧起草《征地征收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建立社会退休人员特困帮扶和异地探访制度,全面推进张槎人社局创建市级退管服务工作示范点工作。

(四)进一步抓好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党员联系企业和社区工作,确保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专项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按照人社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和考核评分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抓好效能监督,提升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24年精准扶贫个人帮扶工作总结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2024

教师帮扶年度工作总结

下乡住村帮扶工作总结开头结尾模板范文

教育局定点帮扶年度工作总结开头结尾模板范文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