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库> 两会报道> 正文

铜陵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年铜陵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

2023-07-21 19:44:30 文/高考志愿库

2017年铜陵市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铜陵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要点解读

过去的一年,是铜陵历史上极不平凡、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顶住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1亿元(不含枞阳县,下同),增长10.1%,增幅居全省第四位。财政收入135亿元,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占比8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1亿元,增长1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8亿元,增长10.5%。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0元,增长9.8%。新增就业2.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人口自然增长率2.81‰。节能减排实现年度控制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稳增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时研究出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具体措施,着力稳定实体经济。强化问题导向,深化“暖企行动”,扎实开展“三百”活动。创新支持企业发展方式,组建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三支基金。累计减免企业税收9.5亿元。拨付扶持发展资金超过5亿元。设立过桥续贷资金8.6亿元,协调金融机构动态认领企业252户,新增贷款87亿元。深化政银担合作,累计金额27.7亿元,位列全省第二。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完成直接融资35.9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0.2亿元,省级代发债券额度44.1亿元,有效化解了债务风险,促进了经济建设。

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开展“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年”活动。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6个、竣工92个,开工率、竣工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京福高铁、宁安高铁,铜南宣高速、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及连接线建成通车;省道320、321,朱永路,滨江大道全线贯通。有色“奥炉”改造、皖能第二台百万千瓦机组、泰新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38个重大项目列入省计划笼子,G3高速铜陵长江替代桥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沃特玛电池组、万达广场等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20个,在建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12.9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3亿美元。累计拆除违章建设12万平方米,征收房屋145万平方米、土地8492亩,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加快推动“调转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院士工作站1个,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个。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9%,居全省第2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86件,居全省第4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众创空间15家。强化转型平台建设,资源型城市考核蝉联全国榜首,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核位列全国优秀等次第三名。研究出台了“千百十亿”工程实施意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完成技改投资333亿元,增长39.6%。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0%提高到32.9%,占比居全省首位;铜基新材料产业成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狮子山开发区申报国家高新区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9.8%,提高2.8个百分点,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组建运行。加快发展港口经济,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集装箱突破4万标箱;“圈区管理”废七类集装箱进口转关申报取得进展,铜陵口岸获批建设进境粮食、水果指定口岸,铜陵港跻身国家主要港口行列。

第三,推进城乡大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城乡建设计划,全年完成投资60亿元。市政设施建设大踏步推进,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15条,北京西路下穿等节点工程提前竣工,铜官大道等沿线区域环境大幅改善,城区断头路、丁字路基本打通;新建2座大型货车停车场,新增城区停车位1100个,新开通公交线路4条,新投放公交车58台;改建供水管网42公里,燃气管道48.7公里;改造了长江新村、五松新村等33个老旧小区,改善了6万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成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大获丰收,新建改造了市文化馆、五松山剧场、板栗山儿童公园、老年学习活动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了一批全民阅读示范点,全国首个书馆一体的图书馆新馆、新华书店对市民开放。东部城区建设有力推进,大通古镇改造已具雏形。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扩面,16个省级中心村、20个市级中心村面貌一新,凤凰山村成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大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实施大气污染整治项目1300多个,PM10平均浓度下降16.6%,南部城区扬尘治理形成长效机制;中心城区“三大水系”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正在成为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持续开展“三线三边三小”环境整治,拆除小码头、非码头设施64处,20公里的滨江岸线整治任务提前完成;新增造林2.87万亩,绿化提升392万平方米,恢复矿山植被3000亩,建成森林长廊和城市绿道40公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明显成效。

第四,深化改革增活力。完成年度改革任务71项,基本实现预期目标。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运行市县乡三级政府权责清单,24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强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按照多规统一融合的思路,改革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数字化平台基本建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基本完成,经营权抵押贷款取得突破,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城市排水一体化PPP试点项目挂牌。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提高到15%。政府购买服务规模突破2亿元,增长44%。降低非居民供电供气价格,减轻企业负担2.2亿元。扎实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教联体、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社区“三减一加强”成果得到巩固。

第五,改善民生促和谐。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财政民生类支出达92亿元,占总支出的83.8%。精心组织实施38项民生工程,绩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先进。棚户区改造力度前所未有,友好、天桥、源北等片区4570户居民告别棚户区,圆了“安居梦”。加大安置房、保障房建设力度,1.3万户回迁居民搬入新居或分到新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200户。实施购置住房补贴等政策,房屋销售面积增长6.4%,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养老待遇全面提标,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10%以上,“救急难”工作成为全国试点。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工兴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职业教育联盟。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立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通过省级评审,人民医院外科楼、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体完工。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市体育中心投入市场化运营。新获得一批“国字号”荣誉,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无障碍建设示范市,幸福家庭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得全国优秀,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完成考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依法信访有效落实。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平安铜陵”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为全省先进市。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统计、对台、外宣、档案、地方志、供销、气象、地震、消防、兵役等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我们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聚焦“忠诚、干净、担当”,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巡视、审计和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坚持依法行政,建立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重要文件解读制度。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严格合法性审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网上信息公开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91件、政协提案302件。大力开展“政府管理提升年”活动,建立健全70余项管理制度,基层基础管理得到规范,建设投资等重点领域管理明显加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三公”经费下降16.9%。深入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严肃查办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过去的一年,枞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生产总值达到195亿元,重点建设进展顺利,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区划调整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批复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十二五”画上圆满句号。回首过去的五年,以行政区划重大调整为标志,我们跨入市域*;以京福高铁、宁安高铁开通为标志,我们跨入高铁*;以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等为标志,我们跨入文明建设*;以资源型城市转型、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试点示范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为标志,我们跨入转型发展*;以铜加工材产量超过电解铜产量为标志,我们跨入铜业延伸加工*。区域发展迎来新格局,转型升级迈上新平台。

五年来,全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GDP总量是“十一五”的2.04倍(含枞阳县,下同)。财政收入总量是“十一五”的2.03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3亿元,是“十一五”的2.9倍。

五年来,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翻两番,规模达65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由12.9%提高到28.8%。市场主体更富活力,民营经济占比由54.8%提高到65.6%。枞阳县连续三年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五年来,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完成改革任务186项,理顺了投融资、招投标和土地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机制,社区“三减一加强”、棚户区改造“房票”安置、警务机制、医联体和教联体等改革举措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外开放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

五年来,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成区面积由69.2平方公里增加到81.2平方公里,主城区功能品质大幅提升。美丽乡村成为我市新的魅力板块。各项事业持续进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平安城市建设摘取国家最高荣誉“长安杯”。

五年来,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050元、10810元。强力推进环境治理修复,全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坚持不懈、奋发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铜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铜陵发展的省直各部门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开拓奋进,五年的辉煌成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推进铜陵发展,必须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牢记发展是硬道理、转型是硬任务,保持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既毫不动摇地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又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始终围绕主题主线、民计民生、和谐稳定来谋划改革,推动思想解放,理顺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创新创业,不断积蓄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必须坚持把宜居宜业作为不懈追求。突出环山、滨江、湿地特色,坚持“山水林田湖”共生共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打造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必须坚持把共建共享作为发展原则。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极大焕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必须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根本保障。以好的作风谋发展、抓落实、树导向,增强干部执行力,以作风建设的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与此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在转型发展进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还有一个较长过程;资源环境容量约束加剧,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压力空前;区划调整后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突出,农村发展和扶贫脱贫任务十分繁重。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有色、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主导产品价格连续49个月低位徘徊。实体经济困难增多,少数企业资金链断裂,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建设领域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调整新旧矛盾交织,深层次问题水落石出,化解难度不断加大。新开工重大项目减少,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财政增收艰难,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任务依然很重。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极少数干部忧患意识、担当意识不强,为官不为、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铜陵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创新引领发展成为时代潮流,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有利于我市改善发展支撑条件,加快产业升级,增创综合发展优势;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极大拓展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南北互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有利于增强我市要素集聚能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历经60年的持续奋斗,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大有提高,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加快铜陵发展大有可为。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奋力把铜陵发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我市“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走创新转型、绿色转型、文明转型之路,集中力量打好转型升级、环境治理、深化改革、扶贫脱贫攻坚战,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富有实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城市、富有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和富有向心力的人民满意城市。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转型发展走在前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18年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7年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5%,现代农业特色彰显,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凸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成为发展主引擎,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继续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县区职能任务更加明晰,形成布局科学、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互动共进的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城乡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多规合一”全面推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山水林田湖”共生共存、共促共进的理念牢固树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环境意识持续增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27%,生态城市发展健康指数全国领先,长江铜陵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内核,中国梦和*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提升。就业岗位更加充分,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教育、文化、卫生、社保、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

???治理体系趋于完善。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平安建设基础更加牢固,法治建设体系更加完善,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确保全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转型发展、协调发展、拥江发展”三大战略。要把握五大重点,即坚持以铜为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港兴市,推进港城一体发展;坚持以绿为核,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城带乡,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坚持以文化人,汇聚强大精神动力。具体任务是:

(一)建设富有实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全市“调转促”行动计划,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生命力和竞争力,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进“千百十亿”工程建设,完成技改投资1000亿元以上,力争建成2个千亿元产业、7个百亿元产业和一批10亿元产业,力争铜陵有色跻身世界500强,铜化集团进入全省20强行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现代农业功能,着力打造区域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建设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5个,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服务高效、供给良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强化园区载体、政策平台、招商体系、资本市场和质量品牌建设,奋力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国一流的开发区,继续创建国家级试点示范,为产业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二)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城市。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政府服务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发展新优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万人。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开展行政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改革试点试验,培育发展新动力。全方位扩大开放开发,着力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合肥都市圈,畅通大开放通道,完善大开放平台,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增添发展新动力。

(三)建设富有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加快建设皖中南中心城市。修编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开发江北区域,优化提升江南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推进绿色转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四)建设富有向心力的人民满意城市。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前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全面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大对新城区、薄弱领域的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健康铜陵建设,贯彻人口均衡发展战略,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超98%。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打造文明和谐社会。完善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深化“平安铜陵”建设,持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三、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全面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是铜陵建市六十周年,也是“一江两岸”新铜陵扬帆起航第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系列会议和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组织实施好“生态建设提升年”、“规划引领突破年”、“精准扶贫和棚改攻坚年”三个年活动,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省政府和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在实际执行中,努力好中求快,好中求优,以优为本,能快则快。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供给侧改革,在稳定经济增长上取得新突破。围绕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认真落实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各项措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采取一企一策,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落实不良资产处置、财政专项奖补等支持政策,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保持社会稳定。

推进企业降本增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各项成本。进一步规范优化政务服务和中介服务,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深化“暖企行动”,每户规上企业确定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对口联系,建立常态化企业帮扶机制,着力稳定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整合财政扶持发展专项资金,规范发展三支基金,发挥引导和撬动发展作用。

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落实有利于促进住房消费的各项政策。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鼓励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就地购房或长期租房,进一步释放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在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过程中,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同时,合理管控增量,把握好土地供应节奏,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推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举,引导金融机构落实企业续贷政策,深化政银担合作,扩大“税易贷”等业务规模,全年力争新增贷款60亿元。加大与资本市场对接力度,努力实现主板上市“破冰”,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新四板”挂牌企业10家左右,力争完成直接融资100亿元。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落实,继续做好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的行为,健全重大风险处置协调机制,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聚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全年安排亿元以上项目超500个,其中新开工100个、竣工80个,完成投资400亿元。加快推进有色“奥炉”项目建设,争取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下线,促进皖能第二台百万千瓦机组、艾默生家电连接器、全威压延铜箔、新能源电池组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对应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领域,制定全市项目谋划、争取工作清单,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做好筛选申报,提高“入围率”。

振兴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出台支持县区经济发展意见,完善分类考核办法,赋予县区更多自主权,激发县区发展动力和活力,实现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展位次省内前移。实施“园区倍增计划”,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引导园区壮大特色主导产业,落地建设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等重大项目。推动铜基新材料集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经开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力争狮子山国家级高新区获批。推进枞阳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促进示范园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显性进展。

(二)聚焦产业集聚,在推动“调转促”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抓住我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加快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申报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争取PCB质检中心成为国家级中心。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重点支持铜基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扩大高层次人才股权、分红激励试点,打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培育一批众创空间和专业孵化器。争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

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大力改造传统优势产业。认真实施“千百十亿”工程,启动新一轮技改升级计划,推进“互联网+制造”,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资金等要素资源,高水平推进铜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申报省第二批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检验检测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质化转变,引导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产业。积极参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环天井湖景区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浮山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凤凰山景区、大通古镇风景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发挥高铁旅游联动效应,打造黄山、九华山重要的中转旅游地。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三)聚焦开放合作,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取得新突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资引智一体化,精准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板块招商和以商引商,高效对接央企、知名民企和外资企业,着力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全年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20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3亿美元,每个县区引进超10亿元的产业项目2个以上。做好引资企业的服务,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工建设南夹江综合治理工程,配合做好引江济淮项目建设,完成G3高速铜陵长江替代桥前期工作。推动合肥铜陵经济带建设,启动江北长江岸线整治,谋划推进江北港区建设,打造合肥经济圈通江达海新通道。改造升级横港等老港区,加快永丰等港区公用码头和服务基地建设。建成进境水果口岸,建设粮食口岸。尽快运营港口集团,广泛开展与沿江沿海口岸合作,提升江海联运、多式联运水平,成为亿吨大港,促进港口经济跨越式增长。

稳定外贸增长。完善促进外贸发展的综合政策,鼓励引导本地外贸企业属地报关,支持骨干外贸企业发展,培育外贸新主体,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外贸进出口完成46亿美元。发挥“圈区管理”园区综合效益,争取成为进口废七类集装箱转关转检第一口岸。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四)聚焦“三农”工作,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上取得新突破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粮食绿色增产水平,支持枞阳县再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70万吨以上。努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创建一批省级以上蔬菜、畜禽养殖示范基地。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渔业,打造农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油用牡丹、白姜、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产业加工区、休闲观光区,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推动普济圩农场向大型农工商产业集团迈进。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镇村建设。以“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为抓手,扶持和培育陈瑶湖、横埠、大通和钟鸣等一批重点镇,打造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按市区标准,提升老洲镇管理水平。以枞阳、义安为重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5个省级中心村、18个市级中心村。集中开展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铜陵市两会开幕时间人事调整安排,铜陵市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