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我们从湖南到陕西,再从西安到延安。一路上风景诱人,却难以留住我们一行人等的心。我们带着朝圣的情怀,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圣地,重温了延安精神,观摩了延安的现场教学。延安之行感动多、收获多,让我最有体会、有感触的无疑要属延安干部学院和延安市委党校老师们的现场教学。
在延安听了好几堂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课,大家都非常认真,学的津津有味、乐在其中。总结起来,延安的现场教学有以下三个特点:
1、资源独特:延安,拥有上百处革命旧址旧居,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让学员通过观看真实的革命文物, 更直观地感悟革命历史。当我看见*住过的窑洞,脑海里出现的是他彻夜奋笔、激扬文字的形象;当我坐在*旧居前的石椅上,耳边响起的是老人家对岸英的淳淳教导和殷殷嘱咐;当我走近军委大礼堂的军事地图前,浮现的是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雄才大略;看到这些红色文物,历史画面不再是一张张发黄的幻灯片,而是活生生的战斗生活场景。这些都是延安现场教学独特的资源,不可复制也不能再生。它可以让你暂时忘记理论的艰涩和政治术语的精深。
2、视角独特:不管是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前的宗旨教育,还是四.八烈士陵园的信仰教育,抑或是王家坪革命旧址的家风教育,现场教学的教授们对一些历史典故如数家珍,在讲革命故事的时候也是娓娓道来。他们从革命领袖亲子关系谈到传统文化的家风,甚而从家风引出国家兴亡之道;他们用革命烈士详尽的生平事迹证明信仰的力量和革命先辈们立场的坚定;这种历史循迹和理论纵深让理论鲜活起来,让学习生动起来,所以说他们现场教学的视角是独特的。
3、形式独特:传统意义的干部教育主要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采取知识灌输式和报告式等教学形式。其中虽也会有一些案例, 但更多的是理论性的、抽象性的内容,学员学习时缺乏直观感受。而现场教学则打破了传统干部教育培训中惯用的课堂讲授的模式,把现场变成课堂,把素材变成教材, 把实践者变成教师,从而使学员在体验中感悟,在同历史的撞击中受教育。所以说,现场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其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十分鲜明。
去延安前,在以往理论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就理论讲理论,很空洞,没有力量;就理论讲实践,缺乏深度,有肤浅之嫌;就实践讲理论,丢失了普遍性,没说服力。延安学习后,我似乎明白了,只有将哲学理论、党的理论纳入到历史的视野,用历史的视野研究、学习哲学和党的理论,才能让这些理论更加鲜活,让理论学习有趣起来。人是历史的产物,人无法摆脱历史,历史是一个人的先天存在,人不能改写和选择他之前的历史,同样的道理,由人创造的理论也是无法摆脱历史的。只有通过了解历史,才能了解自身;只有通过返本,才能够开新;也只有通过理解我们的来路,才有可能理解我们的去路。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决心以后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自己,让自己在以后的理论学习,理论教学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1、丰富历史知识。*同志讲过: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借鉴,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心。显而易见,学习历史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
2、增强历史意识。哈贝马斯强调历史意识不仅应该具有反思的批判维度,而且应该有公共的政治启蒙维度。实际上,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的当下自我意识,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共时态的功能性联系呈现其中,我们不能把自我意识机械地分割成“历史意识”、“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说一个人具有历史意识,便意味着这个人同时具有了现代意识;反之亦然。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的历史意识就是让我们学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比较研究,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端正历史观点。历史观作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对于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根本态度与看法。它不仅表达历史是什么,也表达历史应该是什么;既有知识性的内容,也包含着体验、情感和态度的成分。正是在历史观的统领和观照下,人的历史才具有了个体与群体自我认同的生命内涵,所以说历史观的缺乏,研究必然是空洞的,理解也必然是肤浅的。
“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总之,我以后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进而其他的人文学科理论学习的时候,除了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外,一定要深度挖掘理论背后的历史,让自己的理论学习有趣起来。这不仅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也有助于我以后教学工作。
非常感谢公司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参加“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执行能力”的培训课程, 4月12日至16日,为期五天的培训,我们主要学习聆听了延安精神和干部作风建设、电力基建改革形势、核心管理能力、管理沟通技巧和管理者创新思维五部分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深有感触。
第一讲是由省委党校的毕远佞老师主讲的“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修养”,通过学习,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延安精神是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它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和国家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更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作为现代企业的基层干部,把延安精神,作为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理论依据,把深入领会的延安精神??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作为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开拓性发展工作的指明灯。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它赋予现代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武装头脑的重要理论。通过学习延安精神的讲座,结合实际工作,我有以下体会:
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结合,勇于创新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关键是要做到求真务实,要把心思真正地用在全心全意为公司、为广大职工服务上。工作中,应该紧密围绕公司发展的需要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立足“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大局、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改进创新、工作中求真务实和提高专业队伍整体素质五个着力点。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专业队伍建设和分包队伍的整合建设。力争在施工任务重、工期短的情况下,构建平安专业、和谐工区,保证人员的长久高昂斗志。实现工区安全、质量、生产目标,实现热动专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目标。
二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坚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盲目攀比,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只有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才能敢作敢为。作为基层干部,更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也才能鼓舞广大一线职工永不懈怠的拼搏精神。
第二讲是由省公司领导黄学政主讲的“电力基建改革形势报告”,通过本次报告,我们对目前电力施工生产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结合公司实际,我们应该明确发展方向,以优化管理,抓好人才建设,为公司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讲是由西北大学陈实教授主讲的“复命精神和核心管理能力”,通过学习,我自身有以下体会:复命,是对企业、对上级、对他人的承诺,在限定时间内给出一个结果。要做到对他人负责,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复命,自己忠诚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企划,这是对他人负责的前提。复明精神是一种责任和意识,说它是责任,是因为岗位职责所使然,“责任到此,不容再推”,所以抓好复命是我们各司职守、达成工作目标的必经程序,是一个有效的执行过程。结合到日常的工作中,就是要将各个岗位工作责任制、工作标准、操作规程、检查考核制度等内容落到实处,作为全体员工自觉的执行行为。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虽然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要发扬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要在增强个体“复命意识”的同时增强整体协作的复命氛围,只有建立这种和谐的环境,才能把一个组织建设成为一种上下贯通、运转高效、执行力强、和谐进取的发展团队。
核心管理能力的提高强调五个方面,即以制度为基础、责任为精髓、文化为土壤、组织为框架、学习为前提。提高核心管理能力有六个要点,即以管理的闭环性的制度基础,以人格的忠诚性的组织文化,以权利的双重性的授权逻辑,以激励的多元性的激励手段,以流程的灵活性的组织再造,以信息的完善性的控制方法。要成为成功的企业,就得具备健康稳定的业务结构、卓有成效的领导团队、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相对开放的平衡文化、高效能的经营管理机制。
通过讲座学习,我认为,作为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一是靠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基础和源泉是企业的员工,是企业可以利用并且必须赖以生存的各种人力资源。为了鼓励员工创造佳绩并建立忠诚感,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制定一系列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人力资源政策。具体措施有: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实施民主管理;改革分配方式;加强与员工的有效沟通等等。
二是靠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观念创新。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管理的战略基点。能不能使企业成为负责任的、有长远眼光的创新主体,企业有没有自主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是自主创新成败的关键。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三是领导者的才能。企业管理者应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和借鉴成功企业决策和管理的优秀成果,剖析企业当前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据市场经济法则,注重企业执行力建设,融合先进的管理文化,抓住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成本核算、资金运作等管理重点,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果,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企业高质量运行、高速度推进、高效益发展。
四是靠广大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和聪明才智。只有加强管理、实现创新、强化领导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企业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第四讲是由公司史晓梅主讲的“管理沟通技巧专题讲座”,我认为,一个发展和谐,运营良好的企业,离不开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沟通的定义是指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的过程。沟通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意义的传递,还要对意义加以理解并达到共识。“无论多伟大的思想,如果不传递给其他人并被其他人理解,都是毫无意义的。” 时代在变,市场也在变,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主体,必须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加速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这对企业沟通的速度与管理的多元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企业人员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员工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有所提高,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只有依靠相互交心的方法,才能使员工正确认识到他在组织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各个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都要经常沟通,这样才能达到共同的认知,才能有利于工作发展。除此以外,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沟通没有达到共识,那就要做好彼此之间的协调,只要利于发展,都要做出让步。
第五讲是由培训中心杨洁主讲的“提高创新能力,开创美好生活”,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会停滞不前,就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丧失生存和发展能力,因此,作为现代企业,我们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此次公司组织的“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执行能力”讲座的学习,以及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使我们都获益匪浅。我对自身今后的发展和奋斗方向有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认识,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学习领悟,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融入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勤奋工作,勇于奉献,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