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库> 话题作文> 正文

海人伴侣黑嘴鸥征文1000字

2023-07-10 07:19:01 文/高考志愿库

黑嘴鸥是世界濒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15000余只。监测到盘锦市黑嘴鸥种群数量近12000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80%。今年3月中旬开始,黑嘴鸥陆续从日本及我国东南沿海等越冬地,历经千辛万苦,重又飞回眷恋的故乡,准备繁衍生息。

【1】海人伴侣黑嘴鸥征文1000字

有人问他,你和黑嘴鸥是什么关系?他说:黑嘴鸥似亲人、如子女、是朋友。于是,熟悉他的人送了他一个雅号???“第2001只黑嘴鸥”,因为据说当时世界上只有2000只黑嘴鸥。

15年来,他为黑嘴鸥和一片湿地呕心沥血。他的夫人说,无论多苦多累,只要一提黑嘴鸥,他就来神儿。他,就是辽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盘锦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刘德天。

●为鸟儿河西飞而忧

黑嘴鸥是珍稀、濒危鸟类,目前全球仅存8000?9000只。辽河三角洲湿地(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承载着253种鸟类,其中黑嘴鸥占全世界总数的75%。面积2.8平方公里的南小河是这片湿地上最重要的部分,全世界的黑嘴鸥有一半在此繁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辽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尽管国家拨款在黑嘴鸥繁殖地建立了“封闭式隔离区”,还为黑嘴鸥修建鸟岛,但还是没留住黑嘴鸥。因为,在建隔离区之前这里修建了拦海大堤,大堤阻隔了海水侵浸这片湿地的通道,湿地变成了“干地”,原来稀疏、低矮的碱蓬被茂密、高大的芦苇、蒿草所替代。生态环境的改变使黑嘴鸥离它而去。人工建立的鸟岛开始时适合黑嘴鸥在那里繁殖,后来由于年久失修,丧失了应有的功能。黑嘴鸥悄然向辽河西岸的滩涂逃去。刘德天撰文《“黑嘴鸥河西飞现象”不容忽视》,指出这种现象说明河东环境的恶化,虽然黑嘴鸥在河西落脚,但不容乐观,因为河西存在着潜在的环境危机,向世人发出了最早的警示。

虽然南小河滩涂距市区100多公里,刘德天却是这里的常客。他不断反映这里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在南小河建管理站加强对南小河保护的建议。

●保住最后的家园

为了保住南小河,刘德天策划了“送黑嘴鸥雏返回家园”活动,打算把在南小河发现的一只受伤经过救治痊愈的黑嘴鸥送到它的出生地放飞,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对南小河这片黑嘴鸥最后家园的关注。救治这只受伤鸥雏的协会会员杨先华、隋晓青夫妇在治疗、饲养过程中,与鸥雏产生了感情,他们舍不得将鸥雏放飞。刘德天苦口婆心做通了他们夫妇的思想工作,介绍了南小河面临的危机,说“放飞这只小鸟,是为了保住黑嘴鸥家园”。

2002年7月2日,南小河所在地苇场、油田作业区、环保部门的领导,4所学校的师生代表,黑嘴鸥保护协会的会员以及媒体的记者从不同地方同时赶到南小河,前来参加“送黑嘴鸥雏返回家园”活动。刘德天置身南小河,几乎是声嘶力竭地真诚呼喊:“这里是黑嘴鸥最后的家园,我们一定要保住它!”

有些虾农在南小河引海水养虾,使正在孵化中的黑嘴鸥的卵遭淹,致使雏鸟死在卵壳里;刚出壳还不会飞的幼鸟溺水而死。2003年一年,这里的黑嘴鸥少了2000只!刘德天通过当地媒体披露了这一严重事件,紧接着,辽宁省和中央媒体都做了报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刘德天的不懈努力下,黑嘴鸥保护协会顾问、盘锦市当时的市委书记曾维明确表示:“作为顾问,我要为保护黑嘴鸥尽职尽责。”并明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尽快落实保护措施。

2004年,相关部门终于在南小河建立了管理站,设专门队伍对南小河地区进行管护,并对虾农养殖引灌海水进行了监控。这一年盘锦境内的黑嘴鸥增加了3000多只,达到6000多只,创历史最高水平。刘德天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他获得了第六届“地球奖”。

【2】海人伴侣黑嘴鸥征文1000字

他是全世界第一个报道黑嘴鸥繁殖地的记者;他是全世界第一个为黑嘴鸥成立保护组织的环保人士;他是盘锦第一个获得“地球奖”的记者……与濒危鸟类黑嘴鸥结缘20多年,黑嘴鸥俨然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孩子”,为了这样的孩子,他倾其所有。

他,就是中国第一家环保NGO的创始人??辽宁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

6月16日,刘德天当选“2012?2013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领奖台上的他说:“一个人一生能做成一件事足矣,如果能成功地保护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从而坚定全世界的人们保护物种的信心,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解开世界之谜

全世界有44种鸥类,遗鸥和黑嘴鸥是最后为人所熟识的。黑嘴鸥有浅灰的翅膀、雪白的身体、乌黑的圆脑袋、尖尖的黑嘴巴,属于鸥形目鸥科鸥属。1871年,法国传教士司温侯第一次在中国厦门采集到一个标本,并给它定名黑嘴鸥。此后的一百多年,黑嘴鸥“消失”了。

人们一直在探寻黑嘴鸥的繁殖地到底藏身何处;但始终没有结果;只是知道它们会在香港、台湾、日本、越南一带越冬,却始终没有任何踪迹。因为不少鸟类终身都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迁徙,它们按照先辈们形成的习惯,在两个栖息地之间年年往返而毫无差错。繁殖地对于鸟类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它们繁衍、培育后代,一个物种再强大,如果丧失了繁殖地和繁殖力,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为什么现在全球物种的灭绝速度如此之快,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的主要繁殖地在丧失。

可以说,黑嘴鸥是世界上为人所知最少的鸥鸟,也是最稀有的鸟类,其繁殖地一直是个迷。1984年,中国的一位专家在江苏盐城发现首群黑嘴鸥;1989年,辽宁鸟类研究中心的梁余在辽河口发现了两个黑嘴鸥巢。因此,有专家推断,黑嘴鸥的主要繁殖地可能在辽宁盘锦。

第二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鸥类专家梅伟义博士,带领几位中外专家到盘锦考察,刘德天作为《盘锦日报》记者随队通行,他们此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确认黑嘴鸥的繁殖地,是不是真的在辽河入海口的湿地里。辽河到了入海口,当地人习惯地称之为双台河,因此,辽河口湿地,也被习惯地称为双台河口湿地。在这片湿地上,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叫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在河口湿地上,梅伟义看到了大片大片用碱蓬草搭起的鸟巢,鸟巢里栖息着珍贵而濒危的黑嘴鸥!梅伟义激动不已:100多年来,人们苦苦探寻的黑嘴鸥繁殖地终于找到了!而且这是全球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

“看到天上翻飞的黑嘴鸥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通过望远镜看到,黑嘴鸥从颈部往上一直到嘴都是黑色的,头上有月牙般的白色眼眉。它们那样的机灵、那样的神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刘德天说。

当时的盘锦只是一个不到100万人口的小城市,黑嘴鸥的发现让它在一夜之间拥有了一个世界第一。刘德天兴奋地连夜赶写了全世界第一篇报道黑嘴鸥繁殖地的报道??《中国发现黑嘴鸥繁殖地揭开世界百年未解之谜》,这篇报道引起世界关注。随后刘德天又一口气写了一系列的相关报道,或许就连刘德天自己也没有想到,在未来的日子里,他的心思会被这种嘴巴墨黑、双翅雪白的小鸟占据。

短暂的欣喜过后,刘德天开始有些担心。即使是“世界之最”,盘锦在当时也只有1200只黑嘴鸥!这样的数字显然还是危险的。再看看周围的环境,当时如火如荼的农业大开发、围海养殖,和当地群众捡蛋、打鸟等行为,让刘德天意识到:如果不抓紧保护,或许某一天,这种可怜的鸟儿就会从盘锦永久消失……想到这些,刘德天眉头紧锁。“作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我们有义务保护好它??而且是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创办一个民间保护组织的想法油然而生……

1991年4月20日,刘德天发起成立了辽宁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会务费花去了37块6毛钱,差不多是他半个月的工资。但刘德天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事,他把社会上不少有“能量”的人聚集到了协会里。刘德天认为,协会一无权、二无钱,保护环境靠什么?靠智慧,靠生态智慧。

在这里面,刘德天担任秘书长,而名誉会长却有好几位,一位是当时的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培植,一位是当时国家林业部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王梦虎,一位是当时盘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家?,一位是辽宁林业厅经营处处长张联慧,一位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项目顾问梅伟义。梅伟义在成立大会上说:“这是中国环保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事件,为一个鸟种成立保护组织在世界尚属首例。”而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在2003年9月20日实地调研后认为,这是我国第一家生态保护NGO。

作为一个民间组织,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刚开始的时候,举步维艰,想做什么事情似乎都很困难,既没有社会捐赠,也没有环保组织的资助。但对于刘德天来讲,黑嘴鸥的保护工作就是他的全部,他甘愿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在20多年里,黑嘴鸥保护协会的费用,几乎全出自刘德天个人“赞助”,垫进去少说也有几十万元。

在跋涉中,在摸索中,刘德天制定出“飞鸟战略”。他把这个战略生动地比喻成鸟的结构,“鸟头”就是保护黑嘴鸥这个总目标;“鸟身”就是黑嘴鸥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就是湿地;“鸟的两翼”,一翼是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特别是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另一翼是打造黑嘴鸥文化。用刘德天的话说是“用文化的力量保护黑嘴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德天把主要精力放在保护黑嘴鸥的栖息地上,即“鸟身”的保护。刘德天认为,离开了对栖息地的保护,一切几乎等于零。在盘锦要保护湿地,就得与开发湿地的行为作斗争。用刘德天的话说,“有些湿地是肯定要开发的,就让开发过程来得友好些;有些湿地是未必要开发的,就让开发来得缓慢些;有些湿地是不能开发的,就要坚决制止。”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