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8日,年仅48岁的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同志因公殉职。*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篇一】
近日,*对“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保持高度一致;要做到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思想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负起应尽之责,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正想干事、干成事,真心实意地为人民造福。
一心向党,坚定理想信念。“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年仅49岁的廖俊波仅用两年,就实现长期位居福建省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而且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他正是依靠铁一般的理想信念战胜困难问题和威逼利诱,带领政和人民一步步走向全面建成小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支柱、共同追求,任何一名党员要想做合格的党员,树牢理想信念关是“第一步”。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唯有心中有党、真心向党、对党忠诚,方能担得起“合格党员”称号。
一心为民,真情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在很多场合强调“人民”二字,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用真情真心对待群众,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样才对得起党员身份。“群众遇到困难来找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帮他们去办事。”廖俊波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心干事,勇于担当作为。云南省昭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真永这样评价:“他是新时期的‘焦裕禄’。学习了*的重要指示和廖俊波同志的事迹后深受感动:我们将牢记*嘱托,在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中汲取榜样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变的初心,用毕生的精力担当起为民服务的使命,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为组织工作事业奋斗,在艰苦贫困地区沿着廖俊波同志未走完的追求理想信念的道路、敢拼敢闯敢干的道路、为民务实清廉的道路,继续勇敢地、坚定地走下去。”党员是先锋队,干事创业要冲在前;是攻坚手,艰苦困难不皱头;是红旗手,榜样标杆要树好。党员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激情创业、团结奋进,而不是斤斤计较、推倭扯皮。要肯于吃苦、勤于干事,在“硬骨头”面前,心里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在险滩跟前,眼里只有国家和群众利益。只有带头干、带头冲,才保得住“时代先锋”的称谓。
一心奉公,廉洁从政。“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要自觉用纪律规矩约束自己,克己奉公,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党员的权利来自于党章,来自组织的信任,自然要用党员的义务来回馈组织、服务人民,做好传话筒、大喇叭,做到用权有敬畏、心中有原则、做事有坚守,凡事出于公心,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待。
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党新的长征路上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让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信念得到坚定;我们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标杆,找出差距,诚心改正,从每一件日常工作做起,真心实意地为人民造福,做一名或人民群众认可的好党员、好干部。
【篇二】
近日,通过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结合工作实际思考,自己感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要对标见贤思齐,努力做到常学常思。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贵在潜移默化中转化成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需要和价值追求,这就需要我们沉潜而学,常学常思,既不急于求成,也不消极应付,既不贪大喜功,也不作表面文章,细细咀嚼,慢慢体悟。
二要突出六个基本,持续深化“两学一做”。以强化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保障“六个基本”为重点,坚持将制度约束贯穿始终,结合地税工作实际,对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日常监督等方面作出硬性规定,把学习教育真正融入党员正常教育、日常管理之中,使学习教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三要注重严管善待,凝心聚力推进工作。坚持抓成长关爱、在学习上指导,抓思想关爱、从感情上融入,抓生活关爱、从帮扶上入手,抓精神关爱、从心态上引导,抓廉政关爱、从纪律上提醒等五个方面的关爱,把“严管+善待”的管理触角延伸到干部队伍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想各个方面,增强干部职工对事业的认同感、对单位的归属感、对同事的亲情感,让大家同频共振、和谐愉悦的做好工作。
【篇三】
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虽因车祸不幸离去,但他在面对各种“诱惑”“横眉冷对”的政治觉悟和党性原则,在对待百姓“甘为孺子牛”、“扑下身子,没有架子”的服务态度,在对待工作“拼、严、快、实”的奋斗精神将被百姓永远铭记和传扬。
廖俊波为什么会如此深受百姓欢迎和爱戴?据采访手稿报道,“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村主任胡说,“我们村过去多年是空壳村,零村财,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村里没钱,你怎么当村主任,怎么做事啊?”廖俊波说,“这么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来。种花收入多也没污染,你们想干的话,我全力支持!”土地流转起来,村民有了新奔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财也入账10万多元......”,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廖俊波用一名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真实价值和深刻意义。只要把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俯下身子,把百姓所需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急百姓之所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亲临亲为,就没有过不了的河,解决不好的“难题”。
在困难面前是否敢于“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考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定,能力是否过硬的“试金石”。据采访手稿报道,“武夷新区用“再造一个新城”的决心做招商、上项目。拆迁,地方干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难题”,必然绕不开、躲不过。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阵,一怕贻误发展良机,二怕群众利益受损......”,这是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形象的“再现”,是人民好干部的“典范”和“缩影”。正是由于在改革创新和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有无数像廖俊波一样“敢于担当”的优秀党员干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突破性的进步。就拿四川的脱贫攻坚来说,据资料统计显示,四川省在去年扶贫攻坚中,就有27名优秀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中殉职,有50多名在扶贫攻坚中受伤......
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民族才是优秀而充满希望的民族。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们”用鲜血乃至生命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筑起了一座座通向富足和幸福的“阳光大道”,应懂得“珍惜”,要心存“感恩”。作为党员干部应继承其“优良精神品质”,踏着“他们”没有走完的“足迹”继续前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积极主动作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事业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