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库> 观后感大全> 正文

央视筑梦路上观后感3000字范文

2023-07-11 03:48:47 文/高考志愿库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纪念日。从6月14日起,一部真实、生动地呈现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展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20:00隆重推出。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摄制组在中国空间站研制现场拍摄,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外公布正在研制中的空间站??央视独家震撼发布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承制。该片以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为叙事线索,撷取党史上数十件大事,用“讲故事、析道理”的手法,深刻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

《筑梦路上》全片共32集,每集25分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共党史的文献纪录片中体量规模最大、历史跨度最长、涉及事件最多的一部作品,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重大事件为经,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伟大历程为纬,交织出一幅筑梦路上的绚丽画卷。

一、“讲中国故事”,勾画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苦难辉煌历程的精彩速写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与以往拍摄的同类题材纪录片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纪录片从策划与创作一开始,联合摄制的各方就达成共识:应该让这部纪录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努力将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风雨历程更加精彩地呈现出来。为实现这一目标,主创团队作了不懈努力。

初春,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从中共一大会址出发,开始了在中国大地上的逐梦之旅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摄制组从北大红楼、中共一大会址的拍摄开始,追寻着中国共产党那些先驱者们的足迹,采访拍摄行程遍及大江南北。不仅拍摄了国内珍藏的大量建党初期的历史档案,也拍摄了俄罗斯国家政治社会历史档案馆收藏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个人开始的寻梦之旅,到今天如何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

该片分别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30余件大事为主轴,努力以故事化叙述手法呈现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在观众熟悉的经典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中发掘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在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的同时,又以许多可以观照历史的生动细节,还原历史的真相,呈现梦想的力量,凸显人性的光辉。

二、以高品质的影像,重现筑梦路上的沧桑往事与筑梦路上正在进行中的故事

从春天开始,中央电视台《筑梦路上》摄制组在总编导夏蒙的带领下,分4个地面拍摄组和2个航拍组,前往各地展开大规模影像拍摄工作,从祖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到最东端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从雄浑壮阔的青藏高原到万里碧波上的南海诸岛,摄制组的足迹遍及中国全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采访拍摄相关单位120余家,拍摄高清影像素材700余小时,航拍影像近70小时,对许多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和场景,极具代表性的地理标志与地标建筑,以及“美丽中国”的壮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立体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摄制团队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无人区,拍摄喀喇昆仑山边防部队的巡逻、训练、演习;深入南海诸岛拍摄武警边防部队和解放军官兵卫国戍边的英雄事迹。从国家电网特高压输电线建设,到航天领域的神舟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从量子通讯技术到暗物质探测等前沿科技;从先进战机的研发制造到大飞机的组装下线;从边远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无不显示出在以*为*的*领导下,当代中国前进的步伐。

三、用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影像,打开筑梦路上许多珍藏的故事和记忆

用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呈现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背后的真实细节,是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亮点之一。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编导们充分发挥中央电视台在影像资料方面的优势,组成了一个由央视纪录频道、央视音像资料馆、中央新影集团等多部门构成的影像资料检索小组,为全片的历史影像呈现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以及全国30多家不同主题的纪念馆、博物馆和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遴选和查找到国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历史文献。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将首次完整地以一段彩色影像呈现新中国在1955年首次举行的授衔授勋仪式,这是总导演夏蒙在中央新影的协助下,从大量片源中逐格手摇,意外发现的。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又将这段以技术手段还原的彩色胶片与1955年拍摄的黑白纪录片的声音相结合,最终得以让共和国将星闪耀的辉煌时刻,第一次如此清晰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筑梦路上》主创团队在拍摄创作中,努力将影像资料收集的视野拓展至全世界。在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地的历史档案中寻找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资料与中共一大、六大、共产国际五大、二战等文献资料。为此摄制组曾与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后代们一起前往莫斯科查找历史档案,找到了大批珍贵的资料。抗日战争初期,美国驻华使馆副武官卡尔逊少校曾到访延安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延安受到*的亲切接见,但在寻访这段历史往事时,编导们却意外地发现,卡尔逊将他的见闻一一报告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摄制组委托美国友人从罗斯福纪念馆中找到了这些珍贵的信件,罗斯福纪念馆还向摄制组提供了一张*亲笔签名送给卡尔逊的照片和一张写给卡尔逊的便条。这些珍贵的文献曾长期存放于罗斯福总统办公室,也让编导们对*和罗斯福这两位看似从未交集的历史伟人产生了更多的历史遐想。

四、用多元的人物口述,呈现一段又一段筑梦路上一代又一代人共同拥有的历史记忆

在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采访了200多位人物。他们当中有某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有*和各个部委的领导,有当今中国各个领域权威的科研工作者、学者、专家,有外国政要、学者和著名工商界人士,也有当今活跃于中国城乡的青年志愿者,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通过众多采访对象的叙述和解读,呈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行进在筑梦路上的许多沧桑往事和几代人共同拥有的鲜活记忆,让个体的人生足迹与国家和民族前行的轨迹交织重合,从而有了更加生动的叙述。

摄制组采访的众多专家,从权威和专业的角度解析和阐释了当下正在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摄制组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行走在渔港、码头、林区、高科技企业,拍摄了行进在筑梦路上的许多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努力感受并向观众传递行进着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共同托举起来的中国梦。

五、以国际化的电视表现手段表达筑梦路上精彩故事,致力打造文献纪录片精品力作

在纪录片《筑梦路上》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将国际化的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文献纪录片创作规律相结合,运用最先进的电视制作技术,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打造一部史诗品格和国际视野兼具的纪录片精品。

纪录片《筑梦路上》的片头制作创意独特,立意深远,分别选取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风雨历程中是最具时代意义的历史场景,以光影的变化与石破天惊、黄沙飞扬,寓意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横空出世,开天辟地,经过大浪淘沙,“吹尽黄沙始见金”,从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发展成今天拥有8800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

在以往多部纪录片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筑梦路上》的整体视觉风格也是这部纪录片的亮点之一,将庄重感、时代感和整体风格融会贯通。在动画地图、文献资料呈现、图片呈现、数据图表以及综合多元素合成等方面反复打磨,尽可能将动画与纪录片完美融合。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分别请张大维与张恒两位作曲家参与创作。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总编导夏蒙要求每一位执行编导要亲自盯住每一个音乐制作环节,不放弃每一个细节,确保让音乐紧扣全片主题,起到强化主题、烘托情绪、增强时代感的作用,同时也为这部超长纪录片的集与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散神不散,增加整体感、包装感,让全片的音乐与这部纪录片的整体气质相得益彰。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拍摄创作团队,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为主要团队,由曾三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其他多项纪录片大奖,从事文献纪录片创作二十余年的夏蒙担任总导演、电视总撰稿。接手这部文献纪录片后,他经过认真思考,形成了一份五千余字的导演阐述,对这部纪录片的总体风格与叙述方式提出了十分成熟的创作思路和拍摄设想。

为这部文献纪录片担任解说的是北京广播电台年轻的节目主持人于越。优异的先天条件,严格的专业训练,加上自身的努力,使于越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很快适应了总导演对这部纪录片解说提出的要求,以平实、浑厚、沉稳、内敛的解说,赢得了观众喜欢和认可,人们很难相信于越今年只有29岁。

六、凝聚纪录片人的追求与梦想,在创作中感受筑梦路上的光荣与梦想

为了这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拍摄创作,中央电视台举全台之力,搭建了以央视纪录频道为主的主创团队。尽管夏蒙拍摄过多部大型文献纪录片,但面对32集,800多分钟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又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拍摄创作时间,还是不免有很大压力。

具体承担这项任务的纪录频道,根据这部纪录片历史跨度长,时空跨越大,采访拍摄地域广的特点,分设导演组、电视撰稿组、地面拍摄组、航空拍摄组、资料组、技术保障组、视觉创作组等多个部门,前后有上百人直接参与拍摄制作。创作当中,涉及全国各个领域120多个单位参与协助拍摄,党史文献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力求打造一部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华诞的最好礼物。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文学撰稿工作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稿组担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担任文学总撰稿。在文学创作中,撰稿组充分吸取了近年来重大文献纪录片的创作经验和传播规律,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实现了权威性、专业性与生动性的有机统一。在文学脚本基础上,总导演夏蒙按照纪录片的创作规律,先后七易其稿,最终形成了纪录片《筑梦路上》的电视编辑台本和解说词文本。全篇32集,19万余字,把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九十五年的历史,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用鲜活的历史细节和生动的影像引领观众走近鲜活的历史,真切感受筑梦路上走过的艰难而伟大的历程。

2024年看筑梦路上观后感精选4篇

2024年建党95周年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2篇

2024年观看筑梦路上观后感优秀篇

2024年32集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

2024年建党95周年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范文

2024年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精选

2024年央视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

2024年筑梦路上观后感范文集锦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