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库> 观后感大全> 正文

《只有进行时》观后感范文最新

2023-07-13 13:44:14 文/高考志愿库

《只有进行时》3集专题片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管党治党的成绩单,同时也是从严治党的警示录。下面是高考志愿库给大家整理的《只有进行时》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

篇一:《只有进行时》观后感范文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突出表现在:有的不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有的作风不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严重;有的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插手具体市场行为,啃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有的“雁过拔毛”,挖空心思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危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有的执法不公,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代言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这些行为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挥霍了人民群众的信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鲜明态度和一贯主张。1926年8月中央发布的《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反腐败专门文件,明确指出,“一个革命的党若是容留这些分子在内,必定会使他的党陷于腐化,不但不能执行革命的工作,且将为群众所厌弃”。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反对腐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严肃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从瑞金时期的谢步升,延安时期的肖玉璧,到建国初的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后的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郑筱萸,再到十八大以来的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通过坚决地反对腐败,纯洁了党的队伍,净化了政治生态,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越来越高。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显示,91.5%的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93.7%的领导干部、92.8%的普通干部、87.9%的企业人员、86.9%的城乡居民对反腐败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有着广泛而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篇二:《只有进行时》观后感范文

腐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个被处决的大贪官是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鲋。随后的历朝历代都不乏巨腐大贪落马,比如唐玄宗时的杨国忠,“中外饷遗辐凑,积缣至三千万匹”;明世宗时的严嵩,“籍没之数,黄金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珍宝不可数计”;清高宗时的和?,抄其家得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收入,等等。贪官腐败引发民怨沸腾,大规模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唐代的黄巢起义、明代的李自成起义、清代的白莲教起义,等等。腐败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是导致王朝覆灭、人亡政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涯无净土。世界上无论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强国弱国,都存在腐败问题。从近现代史来看,19世纪中期,美国发生了臭名昭著的“拉克罗斯和密尔沃基铁路”贿赂丑闻,贿赂名单囊括了从州长到媒体记者;2012年,德国总统武尔夫因接受优惠利率贷款等问题引咎辞职;,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因受贿罪被判入狱6年;,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被控向参议员行贿,被判入狱3年,等等。可见,腐败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性难题。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是公权力的伴生物,任何公权力都面临被腐败侵蚀的风险。从本质上看,公共权力具有阶级性和阶段性,它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也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作为公共权力衍生品的腐败,也必将随之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腐败产生的复杂性、治理腐败的艰巨性、腐败消亡的长期性,决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

篇三:《只有进行时》观后感范文

《只有进行时》3集专题片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管党治党的成绩单,同时也是从严治党的警示录。片中“主角”曾经是位高权重的“明星官员”,在面对镜头时,忏悔讲诉堕落的经过,还原贪腐过程,令人震惊、发人深省。总结这些贪腐落马的官员走向犯罪深渊的根本原因,就是理想滑坡、信念动摇。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在大事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就行了,所以在“小节”就疏于防范,认为吃几顿饭、喝几瓶、收点小东西无伤大雅,其结果往往市“小节不慎,大节难保”,最终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同志曾以“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为党员干部提出警思: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能在贪腐面前保持清正廉洁呢。我认为清朝的官员张伯行值得学习。

张伯行曾担任过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清廉刚直,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为拒绝收礼,曾特地写过一篇《禁止馈赠檄》,全文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里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篇檄文的意思大概是:“‘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受的恩赐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虽说交际是人之常情,来路不干净也伤廉耻。因为如果不是不义之财,这些礼物又是从哪里来的?所以禁止馈送。”《禁止馈送檄》全文仅56字,却表达了张伯行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体现了他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 时代变迁,真理不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式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保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做廉洁奉公的践行者,张伯行的故事值得深思和学习。

党员观看电视专题片《只有进行时》观后感2024年最新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