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库> 思想学习> 正文

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精华篇

2023-07-22 10:01:00 文/高考志愿库

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一

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方兴未艾。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在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主要有: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三种提法。这三种提法实际上反映了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主要是从划分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提出的,即注册会计师只负责审查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与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的授权批准、职务分离、实物保护和内部审计,并提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内部控制结构概念较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有两点显著变化:一是将内部控制称为内部控制结构;二是提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笔者认为将内部控制称之为内部控制结构,恰如其分地反映内部控制的性质。所谓结构是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框架,内部控制也就是构成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内在控制框架,以这些内在控制框架为基础建立反映企业业务运行规律要求的各种度便成为具有内部控制特性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把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组成部分,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尤其是关于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和认识作为内部控制环境的首要内容,更加突出说明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内部控制成分的概念提出是在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进一步纵深发展,其中将结构改为成分,更清晰反映内部控制是要素性的,只有将内部控制作为成分与企业业务活动环节和程序相融合,才能体现内部控制真正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大多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小部分是由行业协会制订、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实施的,社会中介机构和学术团体参与其中,主要问题在于“政出多门”,一方面执行者无所适从,一方面加大了监管成本。2006年7月15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务院领导要求加快建设中国统一内控品牌的指示精神,财政部会同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合力推进我国内控体系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攻坚努力,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同时公布了系列企业内控配套指引征求意见稿,颁布了系列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这标志着我国内控规范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已经形成。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具体来讲,内部控制具有以下作用:

(一)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

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从而能够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促进各级职责的正确履行,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并使各项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法律和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三)有效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健全的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和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因此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四)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并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思考

(一)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权责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机构,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硬件要素;二是各内部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软件要素。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总经理层(日常管理机构)这四个法定刚性机构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还必须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

(二)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

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董事会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总经理之间的权责划分看,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三)内部审计机构科学定位与设置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包括审核企业会计账目外,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和报告。”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监督企业经营业务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

(四)强化预算管理

目前,内部控制结构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查弊纠错和保护资产安全,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为此,预算控制已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预算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及其资源的配置方式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在一个信息无成本、信息可观察、计算能力无限的理想企业环境中,企业最高决策者可以适时制定出最优方案并通过内部控制保证其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的作用可能有限。

(五)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业务多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协调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能否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经贸委等部委应加强联系、协调管理。同时我国的干部管理体制决定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还需组织部、人事部的参与配合。另外,在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建设中还应注意相关法规的统一,例如在《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及其相关行政法规涉及内部控制时,对其概念、内容、方法等表述要统一规范,避免各成体系或相互矛盾。总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对加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六)加强信息的流动与沟通

任何企业,无论是其内部的管理还是与外界环境的联系都需要借助信息的流动与沟通来达到物质和能量的合理流动。良好的信息管理可以使员工正确的履行职责、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减少企业内外的信息不对称和流通不畅,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总之,企业应当建立各种沟通渠道,包括内部渠道、外部渠道、向上的渠道、向下的渠道和横向的渠道,使之组成全方位的信息网络来满足经营管理对信息的需求。

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二

为什么对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这么多年,仍然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碍手时不要”的现象,说到底还是人们遵守规章制度的思想观念淡薄,认识上还存有误区,行动上存在偏差。因此,如何提高人们的认知度和自觉性,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谈点看法和想法,仅供参考。

一、内控评价工作中的认识误区

2002年进行了全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内控评价,特别是省行内控评价小组给我行指出了一些问题后,使我感触很深。为什么内控评价工作存在不少偏差,说到底还是人们遵守规章制度的思想观念淡薄,认识上还存有误区:

1、矛盾论。认为内控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与日常业务工作有抵触。业务工作那么忙、业务量那么大、实际情况很复杂,如果纠缠在内控评价的一些细节中,十天半月搞一次检查、隔三差五写一次报告、七零八碎样样不能少,就这么几个人,什么事都不干也难以应付内控评价这些事。不是把内控评价看成是对业务工作的一种规范和完善,而是在认识上把它们矛盾化,甚至对立起来。

2、形式论。认为商业银行发展业务才是硬道理,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才是务实的,内控评价好与不好,不能当饭吃,是研究生们在大机关里坐而论道,是花架虚招。只要事实上没有发生案件事故,内控工作做多做少都是形式。不是把内控评价结果看成是安全程度的指标,而是认为做得好与坏不过是半斤八两。

3、包装论。认为工作好坏靠得是总结。内控评价一年一次,就是说忙碌一年,只是为了上级行来评价那么两三天。不如到时候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写什么、印什么,怎么好听怎么说,怎么合适怎么编,只要能应付过关就万事大吉。不是把内控评价看作“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是认为包装个假娃娃自欺欺人更是小聪明。

4、做秀论。认为内控工作也就是“讲十分、做三分”的活,平时多做点脸面上的事,如写点文章、整个办法、搞点响声、出点经验,造得热热闹闹,就会事半功倍。真正又能做多少、做出什么名堂,也没有什么硬指标。不是把内控评价工作看成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完美的工作,而是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

二、内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怎样认识内控评价工作,人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分析实质、审时度势,而不能按传统、凭习惯、靠经验来看新事物,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站位视点应该更高远,充分认识内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1、内控评价是搞好内部控制的坚实基础。内部控制是确保安全经营的重要屏障,这是在经营中经过血的教训而得出的结论。从实践中发生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的事件或案件看,大体上有四种类型:一是外来抢劫、诈骗;二是内部贪污、盗窃;三是债权类风险损失;四是官司败诉损失。产生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大致是违规违法、岗位制约不力、决策失误、手续不合法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管理上执行制度、程序、规范的偏差。2002年4月份,总行召开了全国加强内控工作,严防案件事故的电视会议,通报了全国工行系统一季度发生的20起案件,其中百万元以上的大案占8起,最大的案件金额达2000多万元。可以说这些案件都与违规违章有关,因此商业银行要想真正实现“效益、质量、安全”的方针,做到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客观上需要内部控制。那么内部控制工作如何做,从什么地方入手,基础工作、考核标准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内控评价。内控评价是二级分行和基层支行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单位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是考核的静态结果,也是考核的动态过程,是通过内控工作过程产生工作结果,也是以工作结果来验证内控工作过程中措施、力度、程度是否到位。因此说银行经营需要内部控制来规避风险,而内部控制则需要内控评价工作打好基础。

2、内控评价是指点具体行为的基本规范。为什么说内控评价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就是因为内控评价是指点具体行为的基本规范。从内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就可以看出,它是指教人们从某一项工作开始到结束应该按什么步骤去做的一种规范。其中大致有这样几个要素:(1)对办一件事设定了过程:事前、事中、事后。不得跨跃过程,要求全过程做好。(2)对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设定工作要求:事前运筹、事中运作、事后管理与监督。(3)对每步工作都设定了项目内容:事前调查评估、有理有据,事中审查、论证、决策、审批,事后跟踪检查、捕捉信息、反馈意见、采取措施等。(4)对每项工作内容设定了具体要求:调查评估要有文字报告材料等;审查审批要有会议形式、决策形式、会议记要等;办理业务手续要齐全规整、合法有效、签字盖章规范有效等;跟踪检查、反馈意见、采取措施要有文字报告等原始的文字记载等。(5)对做一件事设定了工作步骤:安排工作或检查工作事先有方案、有任务、有组织、有措施、有方法、有布置、有要求、有时限等;工作过程中有督促、有进度、有记录等;工作结束后有检验、有总结等。(6)对基础工作设定了规范和程序:什么情况应开会、开会要有记录,什么问题应该用正式文件明确,什么事情应进行交接、登记,应该制定那些办法、制度,应该建立什么组织,应该有那些授权文件,应该有那些岗位职责等。从这些要素看,只要我们按照内控评价的流程走下来,我们的工作肯定规范了。如果说我们原来不知道怎么做,那么内控评价现在教给我们怎么做,而我们仍然我行我素,这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了,或者说是不明智的了。只要我们按照这些要求去做了,坚持日常、坚持过程、坚持积累,结果就会瓜熟蒂落。

最新内部控制的意见及建议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

最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

最新单位内部控制的意见及建议

最新内部控制经验及成效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经验及成效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最新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