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库> 节日习俗> 正文

今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主题是什么

2023-07-19 15:34:56 文/高考志愿库

国际扫盲日的主题还未公布,请关注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

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literacda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年11月17日所召开的第14届代表大会上所设立的。日期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重视文盲现象,与文盲现象作斗争,并促进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达到能够识字的目标。最终达到增进人际沟通,消除歧视,促进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全球扫盲工作依然任务艰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9年国际扫盲日的致辞中指出,全世界约有7500万适龄儿童未能入学,数百万青年过早离开学校,五分之一的成年人缺乏基本的识字和写作能力,其中大多数是妇女。潘基文指出,识字关系着一个人的自尊、机遇和发展前景。潘基文呼吁各国政府、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社会加强承诺并提供必要的资源,使全球扫盲工作取得切实进展。

扫盲目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文盲人数众多的国度之一,对中国的扫盲仍需给以更多的关注。公元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001年3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也显示: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是8507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比率已由15.88%下降为6.72%。而青壮年文盲的比率已下降到了5%以下,从而实现了我国政府90年代初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重要目标。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最有标志性的成就,是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不仅意味着中国教育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素质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还意味着中国政府兑现了对世界的承诺。“消除知识差距,将全球每个居民受教育的权力变成现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行动的两项主要目标之一。扫除文盲则是该项目标的主题。198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目的是实现2000年以前扫除文盲的行动计划。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理所当然地要为在2000年以前扫除文盲而努力奋斗。

扫盲任务

尽管中国在2000年已经“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但是,从中国剩余文盲及扫盲工作的现状看,继续开展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仍然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从剩余文盲的现状看,8500万成年文盲和2000万不能读书看报与现代文明隔绝的青壮年文盲令人心情沉重。这些文盲大都生活在经济、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经费短缺、教育基础较差、文化生活匮乏、信息闭塞、意识落后,扫盲的组织和动员困难较大。

从扫盲工作的现状看,我国的扫盲教育水平不高。一方面,这些年来中国的扫盲教育大都带有运动性和突击色彩,尽管可以造成强大的声势和热烈的扫盲气氛,但往往容易追求那种轰动一时的场面效应,追求入学率、脱盲人数和比率,片面地强调速成而忽视扫盲教育的质量。而扫盲目的的偏差又会使一些地方弄虚作假。另一方面,中国所谓脱盲的主要标准,仍旧停留在“农村居民能识读1500个汉字,城镇居民2000个汉字”层次上,对于迅速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社会而言,这一标准显得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成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此外,中国的“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充分考虑了中国文盲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附合中国的国情。但国际通用的“统计指标”是成人识字率,而成人识字率中国只达到91%,作为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和排序中,中国居中等偏下水平。

因此,切不可因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和赞许而沾沾自喜,停止不前。中国的扫盲还只是扫“文字盲”而不是扫“文化盲”,扫盲标准还只是低水平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扫盲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扫盲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和艰巨。中国国家教育部已经全面部署了“十五”期间的扫盲工作,“巩固扩大扫盲成果,支持西部地区扫盲攻坚战,坚持进行扫盲课程和教学改革”成为扫除文盲新的工作重点。同时强调:坚持把扫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强各级政府对扫盲工作的领导;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扫盲工作;深化扫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扫盲的实用性;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基本方针;坚持扫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等等。

这将会使中国的扫盲工作更上一层楼,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扫盲经验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人口大国和文盲众多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度里,政府和人民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才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主要目标的呢?其基本的经验是:

党和政府的重视是扫除文盲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其一,国家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同“全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写进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从而明确了接受扫盲教育是每个文盲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扫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扫盲工作在中国具有了更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二,国家制定了扫盲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扫盲规划。中国自1950年开始组织实施扫盲工作以来,根据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同情况,扫盲工作开展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一些重要的、综合性的政策文件。1992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到2000年中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规划:

到2000年,在中国90%人口居住的地区,基本扫除15-50岁的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的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脱盲人员的巩固率达到95%以上。并实行分类指导、分期达标的具体步骤。正因为制定的规划目标是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既承认区域间经济、文化、教育之间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防止过去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做法,使实现目标的总体统一性和实施过程的变通性

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了扫除文盲规划目标。

其三,扫除文盲既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化学习运动,又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因此,扫除文盲教育不应仅由教育部门独立完成,而是应当由教育部门与非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以及热心于扫盲教育有识之士协调联系,共同实施完成的事业。

做好学龄儿童的入学和巩固工作是我国扫盲取得成就的基本方针

一个国家成功的扫盲运动是与教育部门做好学龄儿童的入学和巩固分不开的。要实现扫除文盲的目标,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校舍、师资动员更多的适龄儿童入学并完成初等教育学业,堵住新文盲产生的渠道。

1986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教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都有了明显提高:1985年中国小学在校生13370.2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5.9%,2000年为3013.2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68.4%上升到94.89%。15年提高了26.49个百分点。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还将十五岁以上没有入学的文盲和流动的辍学生收回小学校,参加普通补习班和少年速成班的学习,这样便堵住了新文盲产生的渠道。

同时,开展扫盲后的继续教育,巩固扫盲成果,防止脱盲人员复盲是实现扫盲目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涉及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包括农村业余初、中等教育,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等。扫盲后继续教育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激发文盲学习文化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限制复盲现象的发生。

几十年的扫盲实践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普及农村初等教育,做好学龄儿童的入学与巩固工作以及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对扫除文盲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就堵不住新文盲产生的途径;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扫盲后继续教育,扫盲已经取得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人们将这一认识上升为理论,变为一项扫盲工作的基本方针,即“一堵,二扫、三提高”。

引导学习需求,扫除文盲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是我国扫盲取得成就的基本措施

政府一方面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国家发展农业的各项方针

2024年社区街道国际扫盲日宣传活动总结

2024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活动总结报告

2024年开展国际扫盲日活动总结

关于国际扫盲日的由来及简介

国际扫盲日主题及历届主题介绍

国际扫盲日电脑普及活动内容

国际扫盲日历史由来介绍

国际扫盲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图文推荐

列表更新